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居家護理所年服務破百萬人次 盼116年達千家

2025/10/21 13:53(10/21 14: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居家護理所是社區民眾第一道健康防線,衛福部推動居家護理所布建計畫,106年至今全台已有逾700處,成社區民眾健康第一道防線,年服務量能成長到百萬人次,盼在116年前達到千家規模。(衛福部提供)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傳真 114年10月21日
居家護理所是社區民眾第一道健康防線,衛福部推動居家護理所布建計畫,106年至今全台已有逾700處,成社區民眾健康第一道防線,年服務量能成長到百萬人次,盼在116年前達到千家規模。(衛福部提供)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傳真 114年10月21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1日電)超高齡化加上少子女化,衛福部推動「居家護理所佈建計畫」,106年至今全台已有逾700處,成為社區民眾健康第一道防線,年服務量能成長到百萬人次,盼116年前達到千家規模。

衛生福利部推動「居家護理所佈建計畫」,自民國106年至113年底,全國居家護理所由538家增為730家、成長35.7%,專業護理人員由1775人增為2464人、成長38.8%,年服務量能由96萬人次增為128萬人次、成長33.3%。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副司長陳青梅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居家護理服務對象以65歲以上長者為主,占87%,其中又以女性占53%略多;此外,85至94歲的高齡長者占33%最高,失能等級則以極重度失能者為多、約89%。

至於最常見的照護項目,陳青梅說,包括鼻胃管照護(53%)、導尿管護理(50%)、氣切照護(5%)、安寧照護(4%)及壓力性損傷護理(2%)等。

陳青梅分析數據指出,目前居家護理服務來源主要有兩途徑,一是醫院於病患出院準備時評估轉介,二是由長照個管師依需求媒合,而部分護理師也會主動在社區開發個案。

除了前述長者服務外,陳青梅強調,居家護理所還能提供皮膚照護、新生兒照護及婦女生產諮詢生殖醫療特定項目等,從出生到死亡的各項服務都能提供,且以到宅居家服務為主,盼民眾更認識居家護理所的服務。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衛福部已建置「居家護理照護管理系統民眾專區」,可一站式查詢全台居家護理所的服務內容與聯絡方式。陳青梅說,106年開始推動計劃時,目標是希望在未來10年內達到千家規模,在資源不重疊的前提下,當然越多家越好。

衛福部表示,護理角色已不只是疾病照護,更包括疾病過程的身心靈與家庭的支持,鼓勵因故無法在醫院工作的臨床護理人員投入社區創業,讓「在家被照護」可以是一項選擇,讓家的床也可以是照護的床,是更符合提升生活品質的新照護模式。(編輯:吳素柔)11410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