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團隊動物實驗揭毛髮再生機制 千萬網友關注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許秩維台北28日電)台大團隊研究解析皮膚損傷後毛髮再生機制發現,皮膚受傷時釋放的「游離脂肪酸」有助活化毛囊幹細胞,動物實驗更證實,局部塗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助毛髮生長。
不過研究團隊也指出,此項發現尚未在人體皮膚得到驗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否在臨床上達到促進人類頭髮生長的效果,仍待進一步驗證。
外媒「NEXTA」近日在官方X平台發布貼文,台灣研究團隊在小鼠身上試驗新配方,僅3週內就讓全身無毛的老鼠重新長出毛髮,關鍵在於刺激毛囊且不刺激肌膚的天然脂肪酸;科學家表示,正準備進行人體試驗。這則貼文引發1800萬名網友關注點讚。
這項研究由台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林頌然擔任通訊作者,於今年10月22日刊登於國際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
根據期刊論文內容指出,皮膚受傷後,巨噬細胞會迅速滲入真皮脂肪組織,並透過血清類澱粉蛋白A3的脂解作用,促使脂肪細胞釋放游離脂肪酸,進一步促進毛髮再生。
團隊根據小鼠實驗發現,由巨噬細胞、脂肪細胞、毛囊組成的軸線,能透過游離脂肪酸的短程代謝訊號傳導,促進組織再生。
研究顯示,毛囊幹細胞會經由脂肪酸轉運酶CD36吸收這些釋放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並活化Pgc1-α因子,在Pgc1-α下游,脂肪酸氧化和粒線體新生的增加會提升能量生成,讓毛囊幹細胞得脫離靜止狀態。
研究團隊對未經受傷、幹細胞處於靜止狀態的小鼠,連續4天塗抹不同種類的脂肪酸,並觀察其20天內的毛髮生長狀態。結果發現,若將油酸、棕櫚油酸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特定比例與乙醇混合,可使小鼠毛囊進入生長期。證實局部給予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即足以透過活化毛囊幹細胞促進毛髮生長。
團隊於論文中指出,這項研究確定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誘導、活化毛髮再生的效果。加上其本身具有的疏水性和增強皮膚滲透的等特性,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望在治療脫髮的方面,成為候選外用藥物。(編輯:李亨山)11410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世界大賽G3大谷翔平4支長打 追平119年來紀錄[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028/1840x1378_650052143721.jpg)


![MLB世界大賽第3戰 日本傳奇投手野茂英雄道奇主場開球[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028/1907x1432_3056590469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