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橋頭事件喚醒人民 許信良不後悔抗議

2019/1/20 10:08(1/20 10: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0日電)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說,40年前的橋頭事件喚起台灣人民做為歷史主人的覺醒;橋頭事件讓當時一群30幾歲的運動菁英,成為黨外運動領導者,但也讓他過了10年的政治流亡生活。

1979年的橋頭事件是戒嚴令下首次示威遊行,一群黨外人士集結展現集體意志,推進台灣民主腳步。

許信良接受中央社訪問提到,1979年1月22日發生的橋頭事件是最足以和同年12月10日發生的高雄事件(美麗島事件)相提並論的重大事件。

1979年1月21日清晨,實施戒嚴統治的國民黨當局,以「涉嫌參與匪諜吳泰安叛亂」的罪名,逮捕高雄縣的黨外「老縣長」余登發父子。

許信良說,余登發德高望重,是黨外的「巨人和聖人」,當時余家還有現任縣長黃友仁和現任省議員余陳月瑛。國民黨以如此嚴重荒唐罪名,強加在擁有如此地位和身分的家族,震驚黨外和整個社會。

余登發父子被逮捕後,許信良趕赴在台北舉行的少數黨外人士聚會,主張果斷反擊。他認為,「連余家都抓,還有誰不能抓?這是國民黨全面鎮壓黨外的開始,現在不反擊,以後想反擊,也不會有機會。」

在許信良的強烈主張下,黨外人士決定在余家父子被捕的第2天,在余家的橋頭家鄉,展開戒嚴時期第一次公開的抗議示威遊行。

「當時示威遊行是可能被槍斃的」,許信良說,受迫害的余家很低調,認為這是余家的事,不敢連累黨外朋友。但他對余家說,「這不只是余家的事,對於所有黨外和整個台灣,都是影響深遠的大事。黨外朋友心甘情願和余家共擔苦難,一切後果,在所不計」。最後是余陳月瑛拍板,支持黨外決定。

這是戒嚴體制下,破天荒的第一場示威遊行。許信良說,橋頭事件的參與者,包括林義雄、姚嘉文、施明德、陳菊等人,後來都成為美麗島事件重要領導者。

橋頭事件後,時任桃園縣長的許信良,被送監察院彈劾,並被司法院公懲會休職。許信良說,因為被休職,黃信介找他一起辦美麗島雜誌,施明德、林義雄、姚嘉文、呂秀蓮都加入;這些人,後來都成為美麗島事件的受難者。

當年年底發生美麗島事件時,許信良因為人在美國,逃過一劫,但被國民黨限制入境,展開長達10年的海外流亡生涯。

許信良說,當時不顧一切,帶頭參加橋頭示威,他為當時37歲的自己,感到驕傲,「如果不做這件事的話,我會一輩子後悔。」

許信良認為,橋頭事件與後來的高雄事件,「喚起台灣人民做為台灣歷史主人的覺醒,我們不應該被欺負,我們不應該被壓迫,我們應該起來要求民主,這是最大的意義。」(編輯:謝佳珍)10801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橋頭事件 施明德:面對身為台灣人的責任
172.30.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