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賴總統兌現運動部政見 熱愛體育客串職棒球評一講6小時

2025/9/9 14:37(9/9 16: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運動部9日掛牌成立,總統賴清德(圖)致詞表示,將打造運動生態鏈,讓每名選手在不同階段持續貢獻,實現夢想。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14年9月9日
運動部9日掛牌成立,總統賴清德(圖)致詞表示,將打造運動生態鏈,讓每名選手在不同階段持續貢獻,實現夢想。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14年9月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9日電)總統賴清德兌現選舉政見,運動部今天掛牌成立。本身就是資深運動迷的賴總統,5年前擔任副總統時曾客串中華職棒客座球評,當時中信兄弟與統一獅鏖戰到延長賽12局,形成跨日大戰,他也就一路講評6小時,毫無間斷。除了棒球,高中、大學時期,總統曾是「籃球隊前鋒」,自謙「「投籃還算可以」。

賴總統選舉時提出8大體育政見,包括成立運動部、推展全民運動、推動黃金計劃3.0、推動優秀選手輔導方案2.0、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與運動產業多元發展、打造台灣品牌國際賽事、體育預算突破新台幣200億元,要用體育運動壯大台灣。今天運動部在國民體育日掛牌成立,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金牌得主李洋上任首任部長,備受關注。

相關人士表示,明年度相關預算編列達248億元,顯見總統具體落實政見,未來運動部「一部一署三中心」,將是推動國家運動政策、轉型與升級的關鍵引擎、動力火車。

總統賴清德熱愛體育,除了棒球,高中、大學時期,還是籃球隊前鋒,曾自謙「投籃還算可以」。圖為賴總統(後排左1)大學時期照片。(翻攝照片)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傳真  114年9月9日
總統賴清德熱愛體育,除了棒球,高中、大學時期,還是籃球隊前鋒,曾自謙「投籃還算可以」。圖為賴總統(後排左1)大學時期照片。(翻攝照片)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傳真 114年9月9日

賴總統重視全民運動,認為每人一生中至少要有一項運動習慣,「投資體育就是投資國力」。此外,2018年雅加達亞運,時任行政院長的賴總統,就為左訓中心改善工程找齊經費;當時有選手反映教練「只能坐經濟艙」,他也決定包機解決。

為成立運動部,行政院特別組成諮詢小組,首場諮詢小組會議選在去年9月9日「國民體育日」召開,國手郭婞淳、李洋、莊智淵外,包括向玉麟(電競)、林郁婷(拳擊)、黃培閎(排球)、鄭怡靜(桌球)、盧彥勳(網球退役)、莊佳佳(跆拳道退役)也都是諮詢委員。

據指出,聘請多位運動選手擔任諮詢小組成員,目的是將「運動部獻給運動員」,讓運動部未來施政確實貼近選手需要、國家資源精準挹注體育人才及運動產業、更要大力推廣全民運動,由李洋擔任首任部長,也是秉持「尊重專業」、「重用年輕人」、「運動部獻給運動員」,進用運動人才。

賴總統愛好運動,尤其喜歡棒球,2020年8月,當時他擔任副總統,客串中華職棒的客座球評,當天中信兄弟與統一獅賽事,一路鏖戰到延長賽12局,形成跨日大戰,沒想到他一路講評6小時,毫無間斷。

當時在轉播的過程中,他分享過去常自掏腰包買票進場看球,對球員表現、各項紀錄都如數家珍。那場比賽過後,許多球迷肯定賴總統是真的懂棒球,對各種專業術語朗朗上口,還能分析戰術布局。

影片來源:CPBL 中華職棒

去年巴黎奧運,「麟洋配」金牌戰當晚,賴總統也與全台觀眾一樣,守在電視機前為麟洋加油,金牌戰結束約台灣時間凌晨一點左右,賴總統隨即與麟洋配遠洋通話,感謝他們為國征戰。

不只是為國征戰的選手,台灣旅外好手不論是在日本、美國發展,不論大聯盟、小聯盟,哪位選手狀況很好、誰受傷了需休息多久,他也都相當關心。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此外,賴總統也支持基層全民運動,擔任副總統時期,每一屆的原棒協關懷盃少棒開幕式,從未缺席。曾擔任兩任理事長、近日引退的大師兄林智勝就曾透露,剛接任理事長時致力於募款,賴總統幫忙很多,協助引薦中油、台電等單位,足見總統對基層運動的支持。

運動部正式揭牌成立,對賴總統來說是落實選舉政見,對身為棒球迷的他來說,也是以具體行動展現對運動的熱愛及力挺。(編輯:萬淑彰)11409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提高女性勞動參與率 婦團、勞團建議推公共托育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