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香港自由限縮 新任德國代表:台灣展示民主普世價值

(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22日電)新任德國駐台代表狄嘉信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隨著台灣在各領域的重要性提升,德國在台協會正擴大規模,而德國在亞太區域駐處僅有台灣擴編;談及派駐香港經驗,他強調,見證香港自由空間遭壓縮後,民主台灣振奮人心,展現民主是普世價值。
新任德國駐台代表、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狄嘉信(Karsten Tietz)於8月中抵任,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這是他來台後首次接受媒體專訪,分享任內主要目標包括讓德台關係更加寬廣、深遠以及密集等。
狄嘉信表示,儘管德國外交部面臨預算刪減,德國在台協會規模仍在擴大,德國在亞太地區僅有台灣館處擴編,在明年1月前將新增4名人員,其中兩人為政治組資深人員,顯示德國與台灣關係重要性,期盼能提高德國在台能見度。
選在此時擴編的緣由,狄嘉信說明,德國在台協會近10年來人手不足,尤其台灣在半導體等多項重要領域的關聯性提升,且雙邊在微電子學、人工智慧(AI)以及氫能都有產官學方面合作,德國已意識到這點並著手更正此情況。
2024年9月,兩艘德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成為22年來首度穿越台海的德國海軍艦艇。對此,狄嘉信強調,台海是國際水域且各國享有航行自由,並表示德國致力維護以法治為基礎的國際規則。
狄嘉信直言,穿越台海根本不應該是問題,各國應接受國際規則,且德國自2023年公布「中國戰略」(China Strategy),這是對政治環境改變的回應,已經不是秘密。「中國戰略」述明此區域和平穩定遭破壞的風險為何,包括對中國的重度依賴,德國對台關係工作與該戰略一致。
狄嘉信進一步強調,德國希望做到去風險化(de-risking)以及供應鏈多元化,而台灣是優質(premium)夥伴,與德國共享自由、民主以及法治價值;大家都知道不應只依賴任何一國,「尤其是對於以法治為基礎的國際規則有不同意見的國家」。
狄嘉信上次外派是2015年到2018年派駐香港,碰上香港雨傘運動落幕,期間見證香港民主自由空間遭到壓縮。
「派駐香港深具挑戰」,狄嘉信感嘆說,抵任時香港還有新聞自由、示威自由、表意自由以及部分選舉權利,他也曾與雨傘運動的學生領袖會面,這些學生相信香港可以成為中國的民主模型,亦有學生當選立法會議員。
狄嘉信說,之後這些學生成為國家的敵人,有些議員被取消資格、甚至被逮補,他離任前因此未能與這些學生道別,這對他影響甚深,「基本上見證了自由社會轉變為人們不敢實行法定自由的社會」。
香港經驗如何影響作為駐台代表的工作,狄嘉信指出,他能深切理解台灣人將香港視為「一國兩制」的警鐘,因為他確實見到香港發生了什麼事,這讓他想來到台灣,也能理解台灣人如何看待香港。
被問及「一國兩制」是否不可行,狄嘉信謹慎地說,「就我觀察,這在香港行不通。」
狄嘉信強調,民主台灣非常振奮人心,很開心看到台灣人民珍視民主、法治價值,展現這不僅是西方價值,而是人們應有的普世價值。(編輯:林克倫)1140922

- 2025/09/22 16:09
- 見證香港自由限縮 新任德國代表:台灣展示民主普世價值2025/09/22 15:40
- 2025/09/22 08:11
- 2025/09/20 20:5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