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級獵雷艦籌獲艱辛「永嘉」繼承長江突圍艦名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高雄27日電)永豐級獵雷艦當年是由中油公司以「多功能近岸船」名義向德國訂購,成功突破歐洲對台軍購限制。為此,永豐級永嘉艦特地繼承突破共軍封鎖的「長江突圍戰役」永嘉艦名,而率永嘉艦突圍的艦長陳慶堃後人,至今仍與新一代永嘉艦官兵定期聚會,傳承忠義軍風。
台灣受限國際情勢,向美國以外國家籌購軍備常遇阻力。海軍永豐級獵雷艦於1980年代由中油公司以「多功能近岸船」名義訂購,4艘永豐級艦相繼在1990、1991年運抵國門,隨後於1991年7月12日正式成軍。
由於當年不是以軍艦名義、而是以「多功能近岸船」向德國Abeking & Rasmussen廠訂購,永豐級獵雷艦成軍初期的外觀,都還是漆成中油近岸船的白色底漆,官兵則需穿上中油制服作為掩護。
永嘉艦長陳昱森中校向中央社記者介紹艦內官兵的生活起居空間時,可發現艙內採用許多木質材料,這也讓永豐級獵雷艦與其他型別軍艦相比,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
獵雷艦多採木質或玻璃纖維建造,主因是避免掃、獵雷時,金屬船身的磁訊恐引爆海上水雷。為此,永豐級全艦大部分採非磁性材質建造,艦體由木質構成,水線以下覆3層強化玻璃纖維樹脂,上層結構物為鋁合金焊接而成,具備高抗震、低磁性、低噪音等特性。
除了艦內空間使用民用船舶常見的木質材料外,親身處在永豐艦內也可感受歲月痕跡,無論是裝備上的銘牌標註製造國家為West Germany(西德),舵房與各艙間的通訊電話的撥號方式仍是轉盤式,都呈現出獨特的年代刻印。

海軍指出,永嘉艦的命名是為了紀念1949年4月23日「長江突圍戰役」中,官兵冒死突破共軍封鎖的光榮戰績。當年率領多艘不願投共軍艦突圍的永嘉艦長陳慶堃,事後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陳慶堃甚至也將愛子取名為永嘉。
永嘉艦的官廳,布置著前一代永嘉艦的歷史介紹,以及簡介陳慶堃在長江突圍戰役的英勇事蹟,且還有一枚由陳永嘉致贈給艦上官兵保存的青天白日勳章複製品。
陳昱森透露,陳慶堃家屬包含兒子陳永嘉等人,至今仍會與永嘉艦官兵定期聚會,維繫情誼。(編輯:林克倫、潘羿菁)11409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