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級艦展現獵雷戰力 維護台海航道暢通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高雄27日電)台灣四面環海,對外貿易仰賴航運,中國透過低成本的水雷封鎖台灣,被視為是可能的對台作戰選項之一。海軍永豐級獵雷艦是國軍目前獵雷主力,戰時執行水雷反制及安全航道開闢任務。
海軍目前共有6艘獵雷艦,分別是4艘德國製永豐級,以及2艘美國製永靖級,均隸屬192艦隊,駐地為左營軍港。中央社記者9月上旬登上永豐級永嘉艦(MHC-1302),採訪艦上官兵進行獵雷操演。
永嘉艦長陳昱森中校告訴中央社記者,獵雷方式主要是由艦上的獵雷聲納搜索目標,當搜索到可疑目標的大致位置後,獵雷艦先駛近至可疑目標300至500呎距離內,再由後甲板吊臂將PB3(PINGUIN B3)水中處理器施放到海中,透過PB3水中處理器的近距離聲納和攝影機,確認可疑目標精確位置。
陳昱森指出,當PB3水中處理器確認可疑目標為水雷並辨識種類後,若屬於沉底雷,就可透過PB3釋放所裝載的爆破彈進行引爆;若是繫留雷,PB3則會改裝載機械剪將繫留雷下方的鏈子剪斷。


陳昱森表示,當繫留雷浮出水面後,會由艦上的水械人員將繫留雷回收研究,在面對多重威脅和敵方大量布雷戰況,且需要快速清出安全航道的情況下,爆破獵雷是主要使用方式。
記者在獵雷操演現場看到,當永嘉艦上尉水雷反制長下達命令,後甲板的官兵使用吊臂將PB3水中處理器從後甲板吊起,隨後緩緩沒入海中,PB3下方2顆白色的圓錐物,即是單顆重達125公斤的爆破彈;當PB3被吊在半空時,可清楚看見彈尾有條橘色「繩子」連結至艦上,這條繩子是連結獵雷艦與PB3的光纖,無論是PB3回傳資訊或在艦上操縱PB3,都是仰賴這條光纖線。
PB3水中處理器的材質是鋁鎂合金,最大速率為8節,作業深度可達到200公尺,水平操作距離為600公尺,約能在水中作業50分鐘,當PB3水中處理器將吊臂釋放沒入海中後,隨即在艦上官兵的遙控下,潛航至可疑目標的前方進行偵蒐。
PB3完成標定作業後,再返航回到永嘉艦旁,由吊臂吊掛回後甲板的承載架上,官兵則透過承載架下方的滑軌,將PB3推進艙間存放。
永嘉艦帆纜士官長胡偉憶受訪表示,他擔任後甲板吊臂作業的現場指揮,除了要求人員動作精準、確實外,更需隨時掌握各項安全情況,有一次在回收PB3時,因為天候急遽轉變、海象狀況惡劣,船身大幅度晃動讓作業極具挑戰,幸好在官兵緊密配合下讓任務圓滿完成,也讓他體認到團隊默契和平時訓練的重要性。(編輯:林克倫)11409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