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連成花蓮救災任務結束 自評表現80分要苦民所苦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22日電)花蓮馬太鞍溪溢流災情將進入重建階段,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任務結束。他自評表現80分,看著災區從滿目瘡痍到如今成果令他終身難忘,要苦民所苦、當成責任,才能做得好。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鳳林鎮等區域災情嚴重,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於災後第9天,接棒進駐光復災區擔任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
他回憶,第一次來到災區的印象是滿目瘡痍,非常震撼,不知道該從哪下手處理,思考後決定調整編組,加大救災效率,前10天每天都跟花蓮縣府開會,工作上軌道後,邀縣府參與工作會議轉達決議事項,讓縣府持續配合,「中央跟縣府合作無間」。
季連成提到,這次災民受到很大傷害,比一般土石流更嚴重,家中東西都不見了,他認為,救災要拿出「苦民所苦」的心境才能做好,若當作工作,而不是責任,就永遠不會做好。
季連成於最後一次前進協調所會後記者會細數工作成果,災後共有1606戶遭土砂淤埋,已完成1600戶,剩下6戶是還埋在土裡無法清淤,未來由重建會報負責。
他提到,這次救災累積超過45萬人次志工協助家戶清淤、道路清除及側溝清理,是災後復建很大的助力,過去救災經驗從來沒遇過這樣的志工力量,不求回報,只求付出,讓他敬佩跟震驚。
季連成說,任何救災工作不是一人可擔當,是集結眾人之力的成果,如今救災告一段落,相信每一個同仁都可感覺到在這裡的工作跟付出是有收穫的,「這成果令我們每一個人終身難忘」。
對於這次救災工作,季連成給自己評分80分,還有20分的進步空間是自我要求,讓他還有更多思考方向。
他坦言,這次經驗讓他感受到國家的災防機制需要修正,面對極端氣候,任何地震、颱風或土石流都可能形成大面積天然災害,以目前每個縣市的救災工作都是消防局負責,是難以負荷,會再回去討論。
季連成預計明天早上離開光復,未來前進協調所將轉型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中央復原重建專案協調會報」,由政委陳金德擔任執行秘書,據點改在中華電信2樓,接力復原重建工作。(編輯:謝雅竹)11410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