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公共電視專訪蕭美琴 以歐洲經驗看台灣處境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7日專電)德國公共電視台近期播出印太專題,專訪台灣副總統蕭美琴,從「戰貓精神」談起,關注台灣如何在中國威脅下生存,並以歐洲觀眾熟悉的俄烏與德中貿易經驗對照台海局勢,探討歐洲在印太安全中可扮演的角色。
德國公共電視ARD國際新聞節目「世界之鏡」(Weltspiegel)推出印太專題,聚焦中國對台威脅、印太區域安全與中國經濟影響力,從馬祖漁民的日常、台北同志遊行的自由氛圍,到中國在南海及太平洋島國的擴張,呈現台灣在全球戰略版圖中的關鍵位置。
節目還推出聚焦蕭美琴的20分鐘專訪內容,從歐洲視角探討台灣面對中國壓力下的戰略抉擇。
ARD首先以蕭美琴過去的「戰貓」比喻開場,詢問「台灣像貓一樣,可以溫暖又親切,但不要惹我們」,這句話是否仍適用當下。
蕭美琴表示,台灣人民愛好和平、樂於助人,希望成為世界的正向力量。即使在國際社會中未被公平對待,台灣仍持續以實際行動為全球福祉作出貢獻。
她說,台灣在艱難環境下必須保持靈活與務實,也要具備自我防衛能力,「像貓一樣,被逼到牆角時也會反擊」,並呼籲國際社會應「善待台灣這隻貓」。
針對中國軍備擴張與頻繁軍演是否加劇對台威脅,蕭美琴指出,台灣對中國不斷升高的武力展示感到憂慮,並嚴肅看待這項挑戰。
她說,北京除展現軍事力量外,也採取混合戰與認知戰手段,透過輿論操作、經貿依賴與政治滲透影響台灣社會,而面對種種挑戰,台灣人民仍堅定捍衛自由與原有生活方式。
對於北京指控民進黨政府「推動分裂」、挑起台海緊張,蕭美琴回應,「若區域和平與穩定遭破壞,北京才是問題的根源,這一點國際社會非常清楚」。
被問及台灣是否為中國一部分時,蕭美琴強調,「台灣或憲法上的稱謂中華民國,自始至終存在」。她並舉例,台灣人民透過選舉選出政府,完成民主化歷程,「我們堅信,台灣的主權屬於台灣人民」。
ARD也詢問台灣是否應直接與北京談判,而這樣的想法是否過於天真。蕭美琴指出,台灣隨時願意對話,只要建立在互相尊重與對等原則上。
她強調,台海穩定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但維持現狀並非易事,需要堅實的防衛力量與國際社會的持續關注,因為「台海穩定也攸關全世界利益」。
近數十年來德國與中國貿易往來密切、依賴甚深,難脫鉤。ARD詢問,中國是否能以經濟手段「收買」台灣?蕭美琴坦言,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確實有許多台灣企業藉由對中投資與貿易尋求機會,但北京近年逐漸將經濟往來政治化,利用貿易依賴作為施壓手段。
她說,台灣尊重自由貿易與市場規則,但不接受「威脅與脅迫」成為正常經貿關係的一部分。許多企業已調整方針,使全球貿易布局更為多元。蕭美琴並以台灣經驗建議德國企業,不應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除關注經貿議題,ARD也以歐洲觀眾熟悉的俄烏經驗對照台海局勢,探討歐洲在印太安全中可扮演的角色。
「若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俄烏戰爭獲勝,會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蕭美琴回應,戰爭沒有贏家,且從歷史長河來看,「侵略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勝利」。她強調,民主國家應團結共同抵抗侵略,保護得來不易的自由與制度韌性。
蕭美琴感謝德國政府多次在國際場合重申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指出德國是台灣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雙方在半導體與微電子領域合作密切,隨著人工智慧發展,台德合作可望更加深化。
訪談最後關注歐洲與德國可在印太安全中扮演的角色。蕭美琴重申,「北京必須被不斷提醒,台海和平與穩定是全球共同利益。」台灣與台海若受威脅,將對國際貿易與供應鏈造成重大影響,呼籲關注台海安全,且世界能以公平態度對待台灣。(編輯:張芷瑄)11410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