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8年不堪風雨摧殘 基隆飛天掃把裝置藝術將退場

2025/8/28 13:01(8/28 13: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基隆潮境公園的「掃把救星」環境裝置藝術,承載著環保寓意,因與「哈利波特」電影的飛天掃把畫面產生聯想,近年來成為人氣拍照熱點,但因8年來受風吹雨打,結構受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決定讓它逐漸自然消逝,功成身退。(海科館提供)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基隆傳真 114年8月28日
基隆潮境公園的「掃把救星」環境裝置藝術,承載著環保寓意,因與「哈利波特」電影的飛天掃把畫面產生聯想,近年來成為人氣拍照熱點,但因8年來受風吹雨打,結構受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決定讓它逐漸自然消逝,功成身退。(海科館提供)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基隆傳真 114年8月28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基隆28日電)基隆潮境公園的「掃把救星」環境裝置藝術,因與「哈利波特」電影的飛天掃把產生聯想,近年來成為拍照打卡地標,8年來受風吹雨打,結構受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決定讓它逐漸自然消逝,功成身退。

海科館新聞稿表示,這件作品原名為「掃把救星」,由法國藝術家派崔克.德馬佐(Patrick Demazeau)2016年為海科館「潮藝術」所創作,最初以天然竹材製作而成,當初有10多支。

海科館指出,「掃把救星」最初的創作寓意是希望藉由掃除海洋垃圾與污染物的意象,提醒民眾珍愛海洋、減少污染,承載著重要的環保寓意。

海科館表示,在超過8年的時間裡,這件藝術品始終與基隆的自然環境緊密相連,也歷經海風的侵蝕與數次颱風摧殘,期間曾多次維護;但日前受颱風楊柳影響,結構更顯脆弱,目前只剩下9支。

基於公共安全考量,加上天然竹材取得不易,決定讓它逐漸自然消逝,功成身退。歡迎民眾在它正式退場前,用鏡頭捕捉最終身影,留下永恆紀念。(編輯:陳清芳)11408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