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發現 幼兒翼龍不會飛要父母照顧
2017/12/1 09:05(12/1 09:54 更新)
(中央社華盛頓3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處考古遺址發現數百顆翼龍蛋化石,經過古生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這種翼龍幼兒在剛生下來時是不能飛行的,且需要翼龍父母的照顧。
路透社報導,一群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發現了215顆只吃魚類的「天山哈密翼龍」(Hamipterus tianshanensis)蛋化石,其中包括16顆含有部分胚胎遺骸的蛋化石,成年天山哈密翼龍的細長頭顱上長有羽毛冠,是個擁有尖牙和超過3.5公尺翼展的物種。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考古遺址中,曾出土數百具公和母的成年天山哈密翼龍化石,旁邊則有幼年翼龍和蛋化石,這種活在1億2千萬年前的白堊紀物種或許是瞭解所有翼龍的最好方式。
翼龍是地球上第一種會飛行的脊椎動物,之後才有鳥和蝙蝠的出現。
位於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卡爾納(Alexander Kellner)表示,從胚胎骨頭可看出,天山哈密翼龍幼兒的後腿發育速度,比對於翅膀發展相當重要的肱骨還要快很多。
這是一個意外發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姜順興(Shunxing Jiang,音譯)說:「有些鳥類可以在從蛋孵化出來的同一天就能飛行,而其他一些鳥類則需要長時間父母照顧。我們的結論是,天山哈密翼龍幼兒可以行走,但不能飛行。」
在古生物學記錄上,很少發現翼龍蛋和胚胎,因為軟殼蛋很難變成化石。(譯者:中央社陳彥鈞)10612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