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美國商務部長:中國目前不具備大規模生產先進晶片能力

2025/6/5 03:31(6/5 12:4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今天表示,中國目前不具備大規模生產尖端半導體的能力,顯示美國的出口管制正在限制中國的技術進步。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盧特尼克估計,中國可能可以生產約20萬片可用於訓練人工智慧(AI)服務或運行智慧型手機的晶片,但這與中國的需求相比微不足道。

近年來,中國生產高階晶片的能力一直受到熱議,尤其是在華為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推出搭載7奈米處理器的智慧型手機之後。

盧特尼克今天在參議院撥款委員會作證時表示:「他們說他們在生產,但實際上並沒有。」

一位參議員詢問盧特尼克中國的產能,這位參議員表示,他讀到的數據顯示,中國晶片的產量不到40萬片。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盧特尼克回答:「可能接近20萬片。」

市場研究公司TechInsights數據顯示,到2024年,中國人工智慧加速器市場規模約150萬枚。此外,中國還需要數千萬枚由華為等本土廠商生產的高階智慧型手機晶片,用於華為和其他國內企業所生產的智慧手機。(譯者:鄭詩韻/核稿:陳正健)11406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