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維護兩國方案 承認巴勒斯坦決定具特殊分量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22日專電)法國總統馬克宏承認巴勒斯坦國,凸顯法國在兩國方案上堅定立場。此舉既回應加薩危機,也展現法國影響力,但美國與以色列的反對,以及巴勒斯坦內部挑戰,仍使和平前景不明。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年7月宣布,法國將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藉此向以色列施加壓力,重新推動「兩國方案」,目標是讓以巴和平安全共存。他在今天宣布法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
雖然巴勒斯坦當局支持此一構想,但以色列及其最重要盟友美國,對此早已興趣缺缺。
法國長期支持兩國方案,多位不分黨派的歷任總統,包括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 )、席哈克(Jacques Chirac)、沙柯吉(Nicolas Sarkozy)和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都曾表態支持。
2014年,歐蘭德政府的外交部長法畢斯(Laurent Fabius)曾說:「法國顯然總有一天會承認巴勒斯坦國…問題在於何時、以什麼方式。」
●法國表態的特殊分量
目前全球約150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但法國的決定格外受矚目,原因之一是法國同時擁有全歐洲最大的穆斯林與猶太社群,以巴衝突議題在國內尤其敏感。
根據內政部數據,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2023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造成大量死傷並擄走人質後,法國的反猶案件即呈爆炸性增長,10月和11月都超過500起。
除國內因素,法國的國際角色也讓馬克宏的決定具有特殊意義。
法國是握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表態分量因而遠超其他歐盟成員國。
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裡,中國與俄羅斯早已承認巴勒斯坦,英國於本月21日正式承認,美國則反對。未來若出現讓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提案,仍很可能和2024年4月一樣遭美國否決。
●法美不同調
法國在巴勒斯坦議題上的立場,也再次凸顯與美國的分歧。兩國過去在防務、貿易等多項領域意見不合,如今在以巴衝突上,馬克宏又走不同路線。
馬克宏宣布將承認巴勒斯坦國之後,美方立即批評此舉「魯莽」,只會替哈瑪斯宣傳,且阻礙和平進程,對於10月7日攻擊案的受害者更是一種冒犯。
●加薩危機的推動作用
促使馬克宏做出決定的原因之一,可能包括加薩人道情勢數月來嚴重惡化。
以色列否認須為加薩饑荒負責,聲稱是哈瑪斯奪取糧食、蓄意製造危機;但法國外交部今年7月直指加薩人道危機惡化,是「以色列強加封鎖的結果」。
馬克宏今年4月訪問埃及,親赴醫院探視來自加薩的傷患與兒童,並參觀一座物資倉庫。他後來在社群平台X寫道:「加薩人道情勢令人無法接受。」結束埃及行程後,他就宣布將於數月內承認巴勒斯坦國。
法國官方同時強調,哈瑪斯必須解除武裝、人質必須獲釋,巴勒斯坦當局必須改革。
另外,以色列出現更積極擴大占領約旦河西岸意圖,也引起法方警覺。
以色列國會(Knesset)今年7月通過動議,呼籲政府併吞約旦河西岸,封死巴勒斯坦建國的可能性。數週來,財政部長史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等以色列官員也主張併吞更多巴勒斯坦領土。
法國總統府艾里賽宮(Elysee)本月19日警告,併吞被占領的約旦河西岸是「明確的紅線」。
●巴勒斯坦當局承諾強化合法性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承諾致力解除哈瑪斯的武裝,並於2026年舉行選舉,以強化巴勒斯坦當局合法性。
馬克宏明言,這些改革都是邁向兩國方案所必須面對的挑戰。
●以巴和平前景充滿變數
在法國與英國、澳洲、加拿大等西方大國承認巴勒斯坦之後,以巴和平前景仍不明朗。
法國期望藉由承認巴勒斯坦開啟新局,為兩國方案注入動能,也確實帶動其他國家跟進。但若無其他具體行動,承認本身只具象徵性,巴勒斯坦要成為聯合國一員的道路仍然漫長,也尚難判斷此事將如何改變加薩和約旦河西岸情勢。(編輯:陳慧萍)1140923
- 2025/09/23 05:01
- 2025/09/23 04:22
- 2025/09/23 04:21
- 法國維護兩國方案 承認巴勒斯坦決定具特殊分量2025/09/23 04:14
- 2025/09/23 04:09
- 2025/09/23 04: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