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7年來首次政府停擺幾成定局 影響意涵一次看懂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30日專電)除非美國兩黨能在4小時內就支出法案達成共識,否則政府資金將被切斷,部分運作進入停擺,成近7年來首次。預算衝突在美國政壇中屢見不鮮,但川普上任來大幅削減國家政府規模,使這場「支出之爭」尤其緊張。
一般而言,如果民主黨及共和黨無法合作通過新法案,為10月及往後提供政府運作經費,政府就會關門。目前共和黨控制國會兩院,但在參議院缺少通過支出法案所需的60票。
民主黨因此握有一些籌碼。他們拒絕支持共和黨提出的法案,指法案將使美國民眾更難負擔醫療費用。
換句話說,這場對峙主要圍繞醫療政策展開。民主黨的訴求包括延長即將到期的稅收抵免政策,以降低數百萬美國人的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撤銷川普砍醫療補助(Medicaid)。他們也反對削減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及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支出。
眾議院已先通過臨時撥款法案,目前在參議院卡關。政府關門何時發生?影響範圍為何?以下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整理的懶人包。
如果兩黨未能達成協議,美東時間10日1日起將迎來近7年來的首次政府關門。上一次美國政府關門是在2018年底的川普首任期。政府如今可能停擺,雙邊持續角力中,川普昨天會見兩院、兩黨領袖。但進展甚微,雙方反而似乎更堅定立場。
政府關門可能性多高?
目前來看,可能性很高,參議院剛剛否決由民主黨提出的臨時撥款法案。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昨天川普與國會領導人會面後,也表達政府可能走向關門。
共和黨方面,川普政府官員迄今不願做出任何實質的讓步,認為民主黨將因此承擔大眾指責。民主黨則認為,他們要救醫療保險補貼的努力大受歡迎。
更重要的是,再加上今年3月的預算攻防戰中,民主黨領袖曾因退讓而惹惱左翼支持者,這次許多民主黨人想打一場更大的戰役,而預算撥款正是他們少數握有籌碼的領域。
白宮如何回應?
這次川普團隊的態度格外引人注目。過去,長期停擺通常被視為政治風險,既影響選民日常生活,也有損國會議員及總統形象。
但這一次,川普政府似乎樂意長期關閉美國政府的大部分部門。事實上,官員們曾揚言利用停擺來辨識「非必要」人員,然後可能把他們永久解僱。
此外,在先前的停擺之後,政府運作基本上恢復正常,一旦僵局落幕,僱員及支出水準也大致恢復到先前水準。然而,在過去9個月裡,川普政府大幅削減開支和裁員,測試總統權限。政府停擺可能會讓白宮加速大規模削減開支的進程。
政府停擺會造成哪些衝擊?
國會如果不通過支出法案,不會使所有政府部門關門,預期邊境保護、住院醫療、執法和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在關閉期間將持續運作。
此外,社會安全制度(Social Security)及醫療補助的支票仍會發放,但資格驗證和卡片核發可能停擺。
一般來說,在政府停擺期間,必要工作人員照常工作,其中有些人暫時無薪,「非必要」人員則放無薪假,事後通常可追溯領薪。
這代表食品援助計畫、聯邦資助的學前教育、學生貸款發放、國家公園的運作等服務預計將被削減或關閉。如果僵局持續,無薪員工停止出勤,交通運輸也可能延誤。
整體而言,這次關門規模可能超過2018年底的案例。當時國會已通過部分撥款,但如今約40%的聯邦員工(逾80萬人)可能被迫休假。
對經濟影響多大?
這取決於政府停擺的時間以及範圍。過去,停擺造成的干擾往往是暫時的,任何損失大多會在停擺結束後的幾個月內獲彌補。
分析師估計,這次停擺每持續一週,經濟成長率可能會下降約0.1至0.2個百分點,多數能在事後彌補。不過,這次停擺在某些方面仍可能有所不同。
首先,川普不僅揚言將裁員而不只是強制休假,影響可能更持久。這場僵局衝擊本已受關稅與人工智慧等因素影響的經濟,官方關鍵數據可能會延後發布,料添不確定性。
美國政府之前停擺過嗎?
在過去的50年裡,美國政府停擺相當常見。川普第一任期曾發生過3次停擺,包括史上最長的一次,長達36天,於2019年1月落幕,起因是對美墨邊境圍牆經費的爭議。
美國國會預算處(CBO)估計,那次使經濟產出減少約110億美元(約新台幣3350億元),其中30億從未追回。共和黨前總統雷根在1980年代的任內,也經歷過8次政府關門,但規模較小且時間短暫。
因預算問題而導致政府停擺幾乎是美國政壇獨有的現象。在美國體制下,不同政府部門必須達成共識,撥款法案才能正式立法。
而在多數國家,預算投票等同對政府本身的信任投票。但美國的三權分立與分裂特性,使情況並非如此。(編輯:韋樞)1141001
- 2025/10/01 10:10
- 美國7年來首次政府停擺幾成定局 影響意涵一次看懂2025/10/01 08:32
- 2025/09/30 14:48
- 2025/09/29 11:4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