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大選全球關注 歐媒憂選後右傾削弱挺烏立場
(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布拉格4日專電)捷克國會大選3、4日登場,結果有望今晚揭曉。全球媒體不僅將這場選舉視為捷克國內政治角力,也視為捷克是否續挺烏克蘭的關鍵考驗。歐洲媒體擔憂,若捷克選後「向右轉」,可能在歐盟內部成為阻礙決策的新力量,如同當前的匈牙利。
這場大選包括「紐約時報」、「衛報」、BBC與Politico等國際媒體均有相關報導,德國主流媒體「商報」、「每日鏡報」也密切關注。
紐時以「維持烏克蘭火力的秘密計畫如今岌岌可危」為題,焦點集中在捷克的「彈藥倡議」。此計畫已向烏克蘭提供百萬炮彈,成為其防禦關鍵。報導指出,若無捷克的供應,烏克蘭將難以支撐每天約1.5萬炮彈的消耗。
然而,爭議性的民粹億萬富翁巴比斯(Andrej Babiš)所領導的「不滿公民行動黨」(ANO)民調中領先,他批評此計畫「價格過高、缺乏透明度」。紐時指出,這位領袖承諾要麼解散這個計畫,要麼交由北約接手,好讓他們專注於「搖搖欲墜的經濟」。
英國媒體「衛報」(The Guardian)將巴比斯稱為「川普式人物」,並指出觀察人士認為他可能加入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與斯洛伐克總理費佐(Robert Fico)的「麻煩陣營」,在未來援助基輔問題上採抵制態度。
BBC捷克記者將此次選舉視為考驗捷克是否會「漂向不自由主義治理,並與莫斯科走得更近」。報導指出,「過去幾年捷克政府對歐盟、北約與烏克蘭防衛的忠誠始終堅定」,但安全分析師警告,若巴比斯領導的政府內出現親俄政黨,將「讓全歐洲拉響警報」。
政治網站Politico早在去年就指出,若ANO勝選,捷克可能會更「親俄」,並關注巴比斯對烏克蘭的立場。
作為捷克鄰國,德國也相當關注此次大選。德媒將巴比斯與ANO形容為明顯的領先者,擔心捷克在國會選舉後將「向右轉」,並在歐盟內部阻礙重要決策。
德國媒體「商報」(Handelsblatt)指出,前總理巴比斯在捷克大選明顯熱門,其他歐洲國家擔心捷克將出現右轉,並帶來歐洲理事會中的新阻撓。該報將他描述為「捷克的川普」、一位億萬富翁,可能即將迎來「引人注目的復出」。
根據「商報」報導,巴比斯領導的捷克若與奧班和費佐結成疑歐同盟,可能進一步加劇歐洲理事會的表決困境。不過報導也指出,由於「依賴歐盟補助金」,巴比斯被認為不那麼激烈反歐。
「商報」指出,ANO高支持度部分來自對現任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政府的不滿。德媒大報「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也指出,ANO的強勢來自「親歐政府的失誤」。
捷克的未來發展,將取決於ANO選擇的聯合夥伴。德國媒體普遍認為,岡村富夫(Tomio Okamura)領導的「自由及直接民主黨」(SPD)是「極右翼」,而「夠了!」(Stacilo!)則是「極左翼運動」,兩者皆表現出親俄立場。
德國多數媒體在選舉報導中也聚焦於捷克對烏克蘭的後續支持。據「世界報」(Die Welt)報導,巴比斯在支持烏克蘭的言論上持「保留」,「但對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也沒說過任何好話」。
「世界報」指出,目前捷克屬於「堅定的烏克蘭支持者」,但在巴比斯執政下,捷克在此議題上可能會更接近持親俄立場的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編輯:唐聲揚)11410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