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報導中資企業活動 示警中國生物經濟戰略
(中央社記者游堯茹維爾紐斯19日專電)拉脫維亞國家安全單位近年持續關注中國在當地的活動,並將中國列為潛在安全風險來源。拉國國家廣播電台日前採訪當地最大中資生技公司Latvia MGI Tech,調查中國的投資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
Latvia MGI Tech成立於2019年,是中國企業「華大智造」(MGI)在境外唯一的基因定序設備生產基地,中方投資額達2000萬歐元(約新台幣7億元)。該公司代表向拉脫維亞廣播電台(Latvian Radio)表示,他們僅生產設備,不從事科學研究,但公開資料顯示其曾參與疾病與癌症研究。
電台報導引用歐洲一項名為「數位強權中國」(Digital Power China)的研究報告指出,「華大智造」與其母公司「華大基因」(BGI)均是中國在數位與生物科技領域擴張的一部分。
「華大基因」旗下3間子公司曾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理由是他們可能將其技術與數據用於軍事用途,對美國國安與外交利益構成威脅。
「數位強權中國」研究的共同作者、里加史特拉汀大學(Riga Stradins University,RSU)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貝爾齊娜(Una Aleksandra Berzina-Cerenkova)強調,Latvia MGI Tech的活動不只是生產基因定序設備的問題,而是中國整體生物經濟戰略的一環。
拉脫維亞國家安全局(State Security Service,VDD)證實,他們從Latvia MGI Tech成立以來持續監控該公司的活動。VDD表示,中國法律要求企業在必要時配合國家情報機關,因此中資企業可能涉及資料外流或智慧財產風險,與中國合作應考慮相關風險。
此外,根據拉脫維亞官方資料,目前全國有約163家公司由中國公民持股,主要從事服務、貿易,部分涉及製造業與房地產。
拉脫維亞於2014年提高投資移民門檻後,中國投資者的興趣稍有減退,但仍為拉脫維亞外國投資申請的第2大來源國,僅次於俄羅斯,佔比約8%。去年,VDD審查逾 200名外國投資者,其中約五分之一為中國人。
拉脫維亞央行資料顯示,中國直接投資總額約3300萬歐元(約新台幣11.6億元),占外資總量不到0.5%。雖然中國仍是主要投資來源之一,但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拉國政府已不再主動吸引中資。
報導也指出,中國代表團仍定期訪問拉脫維亞企業與地方政府,並透過文化與教育交流推動所謂「軟實力」影響。其中,拉脫維亞大學自2011年起設立孔子學院,由中國華南師範大學資助,教授中文與文化課程。
VDD提醒,孔子學院及赴華獎學金等交流活動可能涉及政治宣傳與情報風險。不過,拉脫維亞大學方面表示,目前未發現相關問題。
拉脫維亞安全機構憲法保護局(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Bureau)同樣警告學術交流中存在潛在安全風險,指出中國使館經常邀請拉國重要社會團體代表訪中,呼籲慎重評估參與必要性。
同時,中國也積極透過企業品牌塑造正面形象。今年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主要體育場館Arēna Rīga接受中國科技品牌小米的冠名贊助,至2030年仍稱為「小米體育館」(Xiaomi Arena)。但館方強調,中國僅為贊助商,不涉及經營權與無權影響節目安排。
拉脫維亞於2022年追隨立陶宛腳步,退出由中國主導的17+1中東歐合作機制。報導指出,2016年中國-中東歐峰會在里加舉行時,街頭曾掛滿「Ķīna」(中國)標語,氣氛友好,如今官方立場已明顯趨於謹慎與警惕。(編輯:陳承功)11410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