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10年前巴黎恐攻那一夜 駐處緊急電話鈴聲沒停過

2025/11/13 20:30(11/13 21:3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2015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連環恐怖攻擊案。10年後,民眾來到巴黎共和國廣場獻花、點蠟燭,紀念這起事件。圖攝於9日。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攝 114年11月13日
2015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連環恐怖攻擊案。10年後,民眾來到巴黎共和國廣場獻花、點蠟燭,紀念這起事件。圖攝於9日。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攝 114年11月13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13日專電)10年前的這一天,巴黎遭遇舉世震驚的連環恐怖攻擊事件。當時身處巴黎的駐外人員回憶,那一夜急難救助專線鈴聲沒停過;不過僑領蔡國泰說,這起事件看得出當時法國人普遍鎮定,是個成熟社會。

2015年11月13日是個「黑色星期五」,巴黎市郊的法國國家體育場(Stade de France)率先遭到自殺炸彈攻擊,隨後巴黎市10區、11區數家餐館、酒吧及巴塔克蘭劇場(Le Bataclan)接連遇襲,共130人喪生,其中以巴塔克蘭劇場90人罹難最為慘重。

當時,負責接聽急難救助專線的駐法人員正好住在巴塔克蘭劇場隔街,直線距離僅約50到100公尺。

這名資深駐外人員告訴中央社記者,當天他下班回家,按照新聞業務相關訓練和職業習慣,打開收音機和電視,以便隨時接收駐地新聞,但最先讓他意識到「有狀況」的訊號,是窗外的聲音。

晚間9時許,他聽到住家周圍有密集的救護車和警車警笛聲,甚至聽得見街上的叫喊聲,同時看到新聞快報,就明白此事「非比尋常」,因此立刻回報主管,協助在第一時間確認台灣僑民的安全。

他說,恐攻消息傳開後,「陸陸續續電話就已經開始一直進來了」。

這些電話包括想瞭解最新狀況的台灣政府機關、媒體,還有來自台灣、法國各地和其他歐洲國家關心親友與僑胞的各界人士,以及擔心留學生的家長。

他說,有些暫時聯絡不上孩子的母親向外館求助,在電話裡急到哭出來。

他回憶,「那一晚到隔天早上,電話鈴響沒有斷過」,一掛上又再響,「如洪水般一直灌進來」,後來計算大概有100多通、甚至200通電話,直至案發後2天,仍不時有電話打進來詢問後續狀況。

急難救助專線須24小時保持暢通,因此他2、3天沒睡,一方面是不敢入睡,一方面是心情「吊在那個地方」,知道隨時可能有人來電詢問;他還特別留意,向民眾說明時,語速不能太快,否則容易讓人不安。

這名駐外人員說:「我們非常理解,任何打電話來關心的人,心情不是恐懼就是緊張,不然就是關心,各種情緒都有。如何在第一時間把正確資訊回覆給他們,並安撫國人,我覺得這是(接聽)急難救助電話最重要的目標和做法。」

他認為,從這些電話中,「可以瞭解到這個事件是即便相距9000公里的台灣也受到很大的衝擊和影響」。

這名駐外人員在事件發生當下立刻開始連續數天的忙碌,最初只感受到衝擊,事後才「心有餘悸」,會想:那天晚上是星期五,如果不是因為負責急難救助專線而留在家裡,他或許會外出,也或許會碰到這起事件。

案發後,駐法代表處成立專門小組,分頭確認僑民安全,以及回應媒體和各界詢問;這次經驗對於代表處後來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等重大事件時的應變機制,也很有幫助。

這名駐外人員觀察到,這波恐攻案後,巴黎人的安全意識顯著提升,但即便全球局勢導致變數增加,他們也沒有終日惶惶不安,仍堅持照常生活。

對於這一點,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蔡國泰亦深有感受。

案發當晚,蔡國泰聽到消息時正與台商朋友聚餐,他的子女則在巴黎市區,「尤其我兒子正好在那個劇院(巴塔克蘭劇場)的隔條街,相當恐怖」,好在有透過手機報平安。

蔡國泰透過電話受訪時說,事件發生在遍布餐廳、酒館的巴黎10區、11區,又逢週五晚間,人潮很多,警察在案發後封鎖周圍,同時指示人群就地尋找店家躲避,待確認安全再出來,等到孩子回家已是凌晨1、2時之後,他心中大石才終於放下。

長居法國數十年的蔡國泰強調,在這種緊急狀況下,「法國人還是相當冷靜,認為警察治安機關有能力處理這起事件,民間沒有極端分子出來鬧事或採取報復行動」,不同族群也仍可共存,是一個成熟的社會。(編輯:田瑞華)11411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