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增新寄主水稻 累計9種作物受害
最新更新:2020/07/28 19:33

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28日表示,國內秋行軍蟲新增寄主水稻,花蓮地區受害秧苗的生長期約為覆土後3週,葉片普遍可見受害食痕,蟲體則多躲藏於秧苗底部、接近土面的位置。(花蓮區農改場提供)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傳真 109年7月28日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8日電)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今天表示,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接獲轄區農會通報並會勘確認,國內秋行軍蟲新增寄主水稻,已累計9種作物受害。
秋行軍蟲小百科
- 是一種農業害蟲,有353種植物受影響,主要危害玉米、水稻、高梁、棉花、葫蘆科、茄科等經濟作物
- 特色:成熟幼蟲頭殼有個黃色倒Y字的紋路,背部每節都有4個斑點、繁殖力非常強,在攝氏28度環境的平均壽命是30天,雌蛾每次產卵100到200顆,卵塊表面有絨毛,每顆成為幼蟲就會啃食作物,之後的老熟幼蟲鑽入土中化蛹,成蟲羽化後4到5天又能產卵,一生可產1500到2000顆卵
- 影響地區: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6年擴散至非洲,2018年蔓延到亞洲的葉門、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斯里蘭卡,2019年傳至中國大陸多個省市
資料來源:農委會防檢局
看更多
關閉
應變小組今天表示,近期正值花蓮地區二期稻作插秧時期,這次發生的案例是代耕業者在出秧工作時發現秧苗受害,受害秧苗的生長期約為覆土後3週,葉片普遍可見受害食痕,蟲體則多躲藏於秧苗底部接近土面位置。
對此,農委會也公告剋安勃等6種緊急防治藥劑,請育苗業者及農民依公告的藥劑種類及使用方法正確防治。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已經有玉米、高粱、百慕達草、薏苡、小米、狼尾草、薑、落花生及水稻等受害,累計9種作物。
應變小組表示,雖然秋行軍蟲寄主範圍廣,能為害多種植物,但依國外案例,其最主要偏好的寄主仍為玉米,對水稻的危害多屬偶發性。
應變小組也說,農委會過去曾邀集水稻育種及病蟲害專家召開會議,依稻作生育期及國內水稻灌溉栽培模式進行整體評估,結果顯示僅在育苗期及曬田期受秋行軍蟲危害的風險較高,請農民應特別在這兩個時期加強巡田,如有發現只要依照秋行軍蟲緊急防治作業手冊中的防治要領正確施藥,都能達防治功效。(編輯:陳政偉)1090728

秋行軍蟲寄主範圍廣,能為害多種植物。圖為秋行軍蟲辨識與通報方式。(圖取自防檢局網頁baphiq.gov.tw)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