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1 / 忙碌超過60年 彭汪嘉康:盡責活過就不怕死亡

2020/8/9 10:06(8/9 19:1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長期照顧議題雖值得重視,但仍有一群已過退休年齡,卻仍在職場第一線照顧他人的長者,可能是每週看診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或精神抖擻的國寶級籃球教頭,都展現退而不休的活力與熱情,繼續貢獻專業給人群。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9日電)台灣癌症醫療之母彭汪嘉康明年將退休返美。她年近88歲,至今每週看診,保持忙碌超過60年,不怕失敗、遇到挫折「睡一覺就好」,自覺盡了責任,「( 當)最後一天到來,我不會害怕」。

台灣數十年前腫瘤臨床治療和研究都不強盛,許多病人為求生,必須跨海到美國求援。何以台灣當前癌症醫療和研究可與國際並駕齊驅?幕後功臣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彭汪嘉康。

走進彭汪嘉康在萬芳醫院的辦公室,大大的辦公桌上堆滿研究書籍和文獻,身材嬌小的她坐在桌前,感覺隨時會被資料淹沒。在辦公室一側牆面,掛著一張特別引人注意的照片,那是1964年,美國衛生研究院(NIH)全體住院醫師的合影,在數十人當中,彭汪嘉康是唯一的女性。

彭汪嘉康開創許多女性第一的紀錄;在當年女性大多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年代,她是台大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在美國從臨床轉入基礎醫學工作後,她發現染色體異常與癌症的關係,且孕婦可以透過抽血檢驗,事先得知胎兒的性別,她因此在1971年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獲頒亞瑟弗萊明獎(Arthur S. Flemming Award)的女性及外籍人士。

彭汪嘉康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得到很多女性第一的成就,但不是因為她身為女性而佔到便宜,而是她比男性做得更好,用實力讓人不容忽視。

她今年9月將滿88歲,不間斷地工作超過60年,卻從來不覺得累、不覺得苦。除了持續研究,她目前維持每週兩天為病人看診,驚人的體力和毅力讓年輕醫師讚嘆不已。

記者問如何長保工作熱情;彭汪嘉康說:「我每天都工作,覺得很理所當然,從未覺得是負擔。」因為保持忙碌,她覺得每天都是值得期待、全新的一天。

實驗室的日子總是與挫折相伴,彭汪嘉康說,當實驗常常失敗,壓力一定大,有時候一個研究案操作一萬次還是沒頭緒,但她從不擔心,因為「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從每一次的失敗中找出原因,反覆除錯,最後就會成功。

如果為工作操煩太多,彭汪嘉康笑著說:「那我就大睡一覺,就好了。」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告訴中央社記者,他常跟彭汪嘉康到國外出差,不管到哪,也不管抵達時間是白天或黑夜,彭汪嘉康總是精神奕奕。有一次他忍不住問她,「怎麼體力這麼好?沒有時差嗎?」彭汪嘉康自在地說,在飛機上睡覺,下飛機就可以開始工作。

有一年2月,他們到中國參加兩岸學術交流大會,活動辦在冰天雪地的哈爾濱,所有來賓都冷得要死,雙腳發抖等著拍大合照。只見彭汪嘉康穿著裙子、一般的靴子,神色自若,讓在場專家印象深刻。多年後,他們都還記得這個「不怕冷的台灣女人」。

在NIH工作時,彭汪嘉康常協助轉介台灣的癌症病人到美國就醫求生,這讓她體認到,唯有提升台灣治療品質,才能幫助更多人。她在1992年推動史無前例的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第一代學生全是台灣當代權威,包括台大癌醫院長鄭安理、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滄梧等。

為了返台參與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在1992年已經60歲的彭汪嘉康,儘管已是NIH部門主管,還是特別回醫院擔任臨床工作,接受2年癌症專科醫師訓練,又從住院醫師當起。直到覺得做足準備,她才從美國回台,當時已62歲。

此外,她深信癌症防治不只是醫界和學界工作,應讓全民參與。她在1997年創辦台灣癌症基金會,任職副董事長,推動「天天5蔬果」「蔬果彩虹579」等防癌宣導,影響無數家庭。

身為獲獎無數的科學家,彭汪嘉康在訪談中談到成功的要素。她說,要做研究,頭腦不好就不行,其次必須非常努力,也要有恆心,最後加上運氣,一切就可水到渠成。

彭汪嘉康說,她運氣很好,當年在美國求職碰壁時,剛好有機會到NIH工作,從此投身研究工作。此外,當年她能成功推動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絕非靠她一人就成;如果沒有政府支持,沒有台大醫院、台北榮總、三軍總醫院院長合作,不派頂尖醫師當學員,就算她請到美國腫瘤學之父柯本(Paul Carbone)當計畫主持人,一切仍難以成功。她因此相信,除了努力,還需靠運氣臨門一腳。

彭汪嘉康另一個好運道,應該是她擇偶眼光神準。她不諱言,女性投入研究工作外,需要同時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這是辛苦之處,因此更要好好挑選另一半。

不管多忙,彭汪嘉康堅持自己做晚餐。她的先生會將食材備妥,等她從實驗室回家快煮一番,夫妻倆陪著4個孩子吃飯。吃完飯,先生繼續陪孩子唸書,或夫妻倆分頭送孩子去上才藝課,她再回到實驗室繼續工作。她說,幸好在美國應酬不多,假日可有多點時間陪孩子。

彭汪嘉康笑著說,結婚之前不知道會遇到好老公,「這也要運氣好」。她說,夫妻相伴之道,是要體會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要能體諒彼此的缺點,才能維持長久。

隨著年歲漸增,彭汪嘉康終於萌生退意,決定明年離開台灣回到定居的美國。她一邊謙虛的說,在台灣,各方專家都對她很客氣,她覺得自己「占了位置」,想把舞台留給後輩。另一方面,身體頻頻發出訊號,例如記性變差了,許多癌症新知得反覆地看才能吸收,也令她挫折。

彭汪嘉康說,未來回美國,就是正式把肩頭上的責任卸下,也不再擔心了。她自認終其一生,能做的事情都已做了,交了成績單,自然不會害怕最後一天的來臨。

採訪接近尾聲,記者問最後一個問題:「忙碌一生,有沒有什麼遺憾?」彭汪嘉康說,覺得對小孩很抱歉,為了要在美國社會立足,求學階段讓他們隨著媽媽忙得團團轉。

賴基銘表示,彭汪嘉康體力異於常人,有活力又有幹勁,非常熱心助人,而且很愛台灣。她對台灣腫瘤醫學人才培養不遺餘力,桃李滿天下,做出沒有人能比擬的貢獻,也實現醫師科學家典範。(編輯:陳清芳)10908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2 / 國寶級籃球教頭羅毓彪 94高齡奉獻基層「還能動就繼續教」
172.30.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