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5年7月號
20世紀末出生的Z世代背負千禧世代「草莓族」酸評,踏進職場新世界,如今人工智慧(AI)橫空出世,未來充滿更多不確定。《全球中央》雜誌7月號封面故事〈躺出新趨勢〉深入分析Z世代躺平浪潮對職場、消費行為與社交等各層面的衝擊與影響。
全球中央2025年7月號

林哲熹北極追暖化真相  開門見熊是極地日常

2025/6/30 15:12(7/29 10:5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林哲熹在兒少實境節目《下課花路米》帶領三名小研究員,前往全球暖化最快的地區──北極斯瓦爾巴群島。(公共電視提供)
林哲熹在兒少實境節目《下課花路米》帶領三名小研究員,前往全球暖化最快的地區──北極斯瓦爾巴群島。(公共電視提供)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林哲熹帶著三名小小科學家飛往北極圈的朗葉比,卻遇上「沒有雪」的震撼衝擊。在北極的每一幕都提醒人類要有所行動,當氣候變遷加劇,究竟是人為還是天災所致,引人深思。

文/洪素津 (中央社記者)

北極因暖化速度全球最快,成為科學家研究氣候變遷的首選之地。《下課花路米》推出全球暖化系列企劃,更是第一個遠征北極的兒少實境節目。北極探索團大隊長林哲熹找來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協助,帶領三名想在北極做實驗的小隊員,前往挪威斯瓦巴群島(Svalbard),目睹冰川退縮、永凍土層融化。

林哲熹和節目製作人朱孝權接受《全球中央》專訪,分享赴極地拍攝遇到的困難和驚喜。林哲熹體驗永晝身心調節失靈;朱孝權則表示一路拍攝膽戰心驚,就怕北極熊突如其來的攻擊。

北極高溫無雪刷新三觀  直面暖化真相戰勝恐懼

林哲熹和三名小小科學家在夏日永晝時,抵達斯瓦巴群島首府朗葉比(Longyearbyen),驚訝於當地竟然溫暖無雪。林哲熹說:「本來就想像應該長年都是冰,但其實沒有!他們夏天的時候本來城市裡就不會有雪和冰,我還以為像《冰雪奇緣》那樣。」更讓他感到衝擊的是北極氣溫,「我們剛出機場的時候,那個溫度甚至比我在關渡念書的時候還要熱」。

林哲熹坦言自己對學習新事物有澆不熄的熱情,「我以前根本不懂數理,數理在大家印象中就是很硬的東西,那只是因為你沒有機會去看到它有趣的地方」。這次林哲熹到北極與科學家接觸後發現,「世界是可以很寬廣的,科學家看的角度跟我們不同,人類很渺小,或許沒有人類,這個世界還是會存在的,原來這個世界有這麼多不同的可能性」。

林哲熹認為探索新事物很重要,「探索它背後的故事,跟我們的世界有什麼樣的連結。我覺得當有了連結之後,一切都變得有趣了」。

提到對於全球暖化的反思,林哲熹認為要先打開眼界,到任何一個可能因全球暖化而改變生態的地方。「當我們沒有實際上看過的時候,我們也會活在一個自己假想的恐懼裡面。那個恐懼的想像,是會被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

林哲熹坦言身在台灣,對於全球暖化並沒有特別感受,「可是當你出去看過,實際上看到全球暖化的模樣,你就懂了」。

學射擊展開防熊大作戰  永晝失眠挑戰身心極限

談及這趟北極之行,朱孝權表示團隊裡每個人都要維持身心最佳狀態,「如果說有什麼問題的話,在那邊連救的機會都沒有」。他進一步解釋,如果要治療一定要到挪威,至少耗費三小時,救回來的機會非常渺茫。朗葉比也僅有一個小小的診療室,「真的碰到什麼危險的話,就要非常小心」。

而最讓朱孝權七上八下的,就屬北極熊的威脅了。在當地跟北極熊可能就只有一門之隔,研究站裡便有許多「開門見熊」的照片,「心理壓力真的很大,任何時間都可能看到熊出沒,畢竟整個團隊裡還有小朋友」。

一旁的林哲熹則分享,他為了團隊安全特地去學射擊,「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如何使用槍,就是為了確保如果帶槍的人發生意外,旁人要能夠使用」,這也是林哲熹身為隊長很重要的任務。

林哲熹和三名小朋友遠赴北極,當地的永晝著實給了他們極大考驗,「身體已經很累了,心理上卻覺得是白天,會有工作的衝動。心理跟生理有很大的差距,你覺得不會累,但必須要休息,可是一直接觸陽光真的不好入睡,身體會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定要把房間都弄暗才有辦法睡覺」。

深入冰川見證氣候變遷  期待親子同步學習前進

當林哲熹跟隨當地科學家在冰川上行走時,突然發現岸上有母熊帶著兩隻小熊漫步,當時一行人不敢出聲,靜靜地看這夢寐以求的畫面,但其實危機四伏。「如果我們在岸上遇到的話真的很可怕,因為牠們行走的速度很快,會馬上被追上,熊媽媽的攻擊性比一般北極熊更強」。

透過這趟旅程,林哲熹不僅體驗極地生活,更發現全球暖化現象迫在眉睫,讓他跟著三名小小科學家一起做實驗顯得更有意義,「我在他們身上學會自律,他們都很聰明也很有想法,同時也會關心身邊的人」。他還透露小朋友們會自行安排每日行程,甚至連行車路線都是他們規劃的。

「和小孩相處要放下控制,因為他們遠比你想的還要懂得更多。多和小孩溝通與交流,也可以讓自己學到更多」。林哲熹笑稱倘若自己有小孩,也會比照這種相處模式,期待親子同步學習和前進。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人生起跑點債台高築 重塑價值觀當全職兒女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