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武統言論存在 學者:是當局工具但不是決策考量

2021/11/21 19:4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1日電)中國社群網路上對「武統台灣」聲浪漸增,有學者認為,這和官方管控網上言論、壓抑反戰意見有關。官方鼓動鷹派輿論作為對台戰略的一環,但實際上,民意對中共高層決策的影響甚微。

香港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今天報導,中國好戰的愛國主義者熱議武力犯台之際,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亞東11月初轉發一篇文章「當戰爭真的來臨,興奮發狂的愚眾連名字都剩不下」,引來一些民族主義者的不滿和批評。

這篇文章以兩次世界大戰為例,認為戰爭付出了太多生命的代價,過去一個世紀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經過的最殘酷的百年,大戰後各國面對戰爭的態度已經越來越傾向於和平主義、反戰。

有網友對此批評,所謂的反戰大多是受西方價值影響、沒有原則的人的態度。而劉亞東則婉拒對這些現象評論。

報導引述南京大學教授顧肅說,中國對網路言論嚴格管制,所以反戰的聲音很微弱,相形之下,支持打仗的聲音就更為激進。

根據國防部統計,10月1日至5日期間,有高達150架次共機入侵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其中4日當天就創紀錄有56架軍機擾台,引發區域不安。

儘管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0月9日在「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上強調,北京堅持「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但並未消除中國民眾對可能有戰爭的預期。

中國商務部1日發文鼓勵儲存生活必需品,以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後,甚至引發「攻台」揣測,民眾因恐慌而搶購民生必需品。

顧肅說,這些飛往台灣的軍機以及政府發言人強硬的言論,讓一些人相信戰爭就迫在眉睫,多數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對於戰爭則比較冷靜。

他並表示,民眾對戰爭的預期心理會影響消費和投資,對經濟造成衝擊,北京當局對此很謹慎,必要時會介入。

報導說,在中國的社群網路上,要求小心看待戰爭的聲音往往比較稀少而低調。一名新華社記者在個人微信帳號上就寫道,現在立刻攻打台灣會破壞中國的利益,長期來看會削弱對美國競爭的能力。

美國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中國計畫主任孫韻說,公眾輿論對北京決策的影響力其實很小。「中國會存在對武統的討論是因為北京允許,但是否使用武力攻台的決定性因素並不取決於公眾意見,而是取決於北京能否成功,並且是在耗費相對小的代價的情況下成功。」

孫韻並表示,北京當前對達成統一的策略是對台灣壓制和恐嚇,有關武統的「民意」因此也是這項策略的一部分。

別名「兔主席」的任意是頗具知名度的中國部落客,經常撰文討論有關台海問題在內的公共事務。他則認為,民眾對戰爭的看法會受很多因素影響而逐漸改變,公眾的意見可以用來為改變戰略來鋪路。

不過,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全球傳播學助理教授列普尼科娃(Maria Repnikova)說,政府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有可能適得其反。民族主義是一把雙面刃,如果公眾的需求不能被滿足,也可能變成批評當局的力量,這會使得外交斡旋的空間變得更少。(編輯:張淑伶)11011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