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浮球化鼓身 漂流行動出台灣

2015/4/6 09:28(4/6 12:4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6日電)從海邊的一顆浮球化作鼓身開始,「不一鼓實驗工作坊」成立邁入第6年,收集了來自各國的浮球,經過1年多的漂流行動,「不一鼓」準備走出台灣,和更多人分享、交流習鼓樂趣。

不一鼓的故事從2009年開始,水湳洞社區的陶藝家阿福某天在海邊撿到一顆浮球,為浮球繃上皮,做成第一個鼓;考量獸皮要殺生,於是改用胚布當成鼓面,聲音反而更加清脆。

「不一鼓」音譯自漂浮的英文「buoy」,中文念起來像「不一」,由於浮球是回收再利用,每個鼓的形狀、大小、聲音不一,取名「不一」頗是貼切。

不一鼓實驗工作坊負責人施岑宜說,一開始的想法很單純,只是想從社區出發,藉由玩鼓、習鼓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創造一種表演的可能。

習鼓的過程,施岑宜說,學習的是互相傾聽,打自己的鼓,也要聽別人的鼓音,然後一同擊出完美的鼓聲;反映在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人人「不一」,透過傾聽、尊重,才能理解、共處。

「我們始終相信,藝術可以改變世界,每個人都有藉創作表述自己的權利」,不一鼓4週年時辦了個展,在展間裡撐起一把一把黑傘,每一支傘都代表一家,傘下可以擺任何物品,由人自理,透過具體的互動,磨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平相處。

也許漂流而來的不一鼓潛藏著漂泊的本性。不一鼓實驗坊去年跨出水湳洞開始漂流計畫,到訪過埔里紙教堂、高雄日光小林、澎湖南寮社區,目前在台南土溝策展。

施岑宜說,村落行動是集結當地居民與到訪遊客一同參與實驗造村,最終期待藉由鼓跟村落行動讓人思考幸福生活與圓滿人生。

不一鼓成立6年以來,收集了世界各地漂來的浮球,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美國等,施岑宜認為「浮球從世界來,我們就迎向世界」,近期上海舉辦鄰舍節活動,不一鼓也希望有機會能走出台灣,和更多人交流。

沒想過不一鼓實驗坊可以走多久,施岑宜說,就像漂流本身雖是漫無目的,卻有其意義,機緣到的時候能成就一番轉換和蛻變。10404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