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缺2030減碳期程 彭啟明:像減肥沒有訂目標

2022/4/6 16:2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6日電)國發會日前公布台灣2050減碳路徑,但對於2030年則未訂明確目標。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舉例,這就像告訴別人1年後要減肥成功,卻連下個月的目標都沒訂。

環團今天舉辦「氣候立法與台灣氣候行動的機會之窗」座談會,並邀集專家學者及立委一同參與。

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會中表示,肯定政府提出2050年的減碳路徑,但短期2030年減碳目標才是關鍵,應該即早提出;他舉例,就像自己想要在1年後減肥成韓國「歐巴」,但連下個月的目標都沒有,人家怎麼會相信。

彭啟明提到,如日本推動的綠色成長戰略,未來在能源、產業轉型可創造綠色產業,提供綠色新就業及投資,納入產業發展計畫,工作機會非常多;台灣也可以鎖定全球的資金,現在規劃預算新台幣9000億元絕對不夠,減碳不僅需要政府投資,也需要民間資金投入、建立體系。

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也認為,只處理能源,在減碳效率上遠遠不足;現在淨零的影響是從大企業開始、接著到供應鏈的中小企業、再到勞工,若整個產業本質不轉型,只是能源、鍋爐汰換,「維持一樣的商業模式,連存續都很困難」,最後會影響到的還是勞工。

陳惠琳說,循環經濟有非常多的物件需要合作,台灣製造業可以將品牌拉進來討論,政府與各工協會一同參與;台灣沒有對永續產品規範,現在生產者延伸的責任,只有繳回收基金,這都需要配套來談。

陳惠琳指出,現在國發會每月都有景氣指標,但若將碳排納入考量就不是這樣的數字,指標應該重新處理,整個資源循環的法規必須各部會一起配套思考。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長蔡玲儀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台灣在2007年排碳量已經達到峰值、1年超過3億噸,中國則是預估2030才會達到峰值,各國要去衡量國家國情,而台灣也要衡量經濟成長和減碳效益,透過技術讓碳排放與經濟成長脫勾。

蔡玲儀說,2030有沒有辦法再加強減碳,很重要的是節能的力道,包括產業、住商,還有很大的空間讓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是維持經濟成長並兼顧碳排放下降的方法。

蔡玲儀指出,規劃未來能源供給以再生能源為主,用電最多是來自於製造業、住商服務業,運輸部門是從油轉電,所以要討論對於2030減碳的效果能達到多少,要有政策搭配;目前2030的減碳評估,將與國發會及各部會、專家學者持續討論,預計會在年底前提出。(編輯:陳政偉)11104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