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日向灘位於南海海槽地震假想區 日氣象廳謹慎以對

2022/1/22 12:13(1/22 12: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東京22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九州宮崎縣外海日向灘今天凌晨發生規模6.6地震,由於震源位於30年內有7成到8成機率發生的「南海海槽地震假想震源區」內,日本氣象廳將更加謹慎地監控地震活動。

氣象廳官網指出,南海海槽地震大約以每隔100年到150年為週期發生一次,上次的南海海槽地震發生在1944年及1946年,分別是昭和東南海地震及昭和南海地震,距今已超過70年,也就代表離下次發生時間的緊迫性愈來愈高。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氣象廳表示,今天凌晨1時8分左右發生的規模6.6地震,震源位於日向灘、深度約45公里,最大震度5強出現在大分縣及宮崎縣。

氣象廳表示,日向灘位於30年內有7成到8成機率發生的南海海槽地震假想震源區內,不過,今天這起地震並非發生在南海海槽地震所假想的陸地側及海洋側板塊交界處,研判是發生在更深的板塊內部。

氣象廳凌晨緊急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地震海嘯監視課課長束田進也表示,將更加謹慎地監控地震活動。

南海海槽地震假想震源區範圍,是從日本東海地方一直到九州地方的太平洋海域,如果這個區域附近發生規模6.8以上地震,氣象廳將召開由專家等人組成的檢討會來調查跟南海海槽地震的關聯,但這次地震規模小於6.8,所以氣象廳並未召集檢討會。

讀賣新聞報導,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古村孝志說,雖然不能說南海海槽地震發生風險進一步升高,但由於發生機率依舊維持很高狀態,大家仍有必要持續保持警戒。

今天發生的這起地震震源研判位於日向灘海洋側板塊內部,儘管震源在南海海槽地震假想震源區內,但跟發生在海洋側與陸地側板塊交界處的巨大地震機制不同。(譯者:黃名璽/核稿:張曉雯)11101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