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蘇花高變蘇花改 安全回家路環保糾結10年

2018/1/17 08:39(1/17 15: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給花東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1)(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7日電)蘇花改第一階段蘇澳到東澳終於在農曆年前要通車。這一條讓東部人安全回家的路,因環保團體憂心花東淨土遭破壞,糾結長達10年,從原先的國道蘇花高變成省道蘇花改。

現在蘇花公路清朝就已闢建,原本只是沿山壁開挖的步道,之後逐漸拓寬,由單線車道變為現在的雙線,裸露在外的岩石隨著自然風化,一有大雨或地震,就落石坍方,是條美麗卻危險的道路。

政府20多年前就想改善,確實也曾完成蘇花高規劃並通過環評,最後仍因環保因素糾結,讓蘇花高出局。

曾任國道新建工程局長的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說,蘇花高原本是國道環島路網的一環,當年政府希望透過國道環島路網實現台灣一日生活圈。

鄭文隆直言,透過現代工法,國道是對環境生態影響最小的道路建設,與環團的戰爭,他打輸了很可惜。

鄭文隆回憶,蘇花高原本2003年底要動工,有兩個標案都在他任內發包,機具及人員也進駐工地,但因環保反對聲浪大,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宣布緩建,國工局還賠償業者動員費用。

國工局副局長陳議標當年是規劃組組長,參與過蘇花高設計,他感慨,環保抗爭讓原本准予開發的蘇花高遲遲無法動工,後來還必須做環境差異分析,結果仍敵不過時代氛圍,加上政黨輪替,環差未能過關。

陳議標說了一個笑話,他說,當時在環保因素質疑下,「蘇花高」三個字好像變成髒話,最好不要說出口,否則就會遭圍攻。

根據交通部的資料,政府在1990年就將改善東部交通列入環島高速公路計畫,1998年行政院核定東部國道可行性研究,並指示先辦理蘇澳到花蓮路段,2000年蘇花高環評過關,2002年蘇花高還被列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計畫,2003年納入新十大建設計畫。

不過,2001年開始出現環保人士反對建蘇花高,認為蘇花高11座共長達40公里的隧道,會破壞環境保育,並形容是生態浩劫,尤其2006年國道5號雪山隧道通車後,大量遊客湧入宜蘭,讓更多環保人士擔心花東淨土也會遭殃。

蘇花高緩建後,因超過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定通過環評3年內開發期限,後來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決定再推動時,只好依法做環境差異分析。

不過,蘇花高環保議題持續發酵,連文化界人士都加入戰場。2008年4月,環評大會以上位政策不明、背景條件變動及專業技術問題未釐清的情況下,將蘇花高環差分析退回交通部,當時正值選舉結束後政黨輪替,是否建蘇花高的政策交由新的政府決定。

前交通部長毛治國2008年5月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邀相關單位檢討蘇花高,並向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報告,評估外界對蘇花高反彈太大,但考量蘇花公路落石不斷的危險,用路人安全受威脅,及常常一有大雨就封路造成的不便,一定要另建一條蘇花新路。

時任行政院長的劉兆玄2008年7月宣布建蘇花公路替代道路,卻讓環保人士不滿,直指是蘇花高復活。

2010年初,政府定調推動蘇花改,長度38.8公里,比蘇花高86公里少了一半以上,路線與蘇花高大部分相同,主要是改善蘇花公路山區危險路段,但不再是國道而是省道,因全線隧道有8處,環保團體的質疑仍未停過。

毛治國當時形容非另闢一條蘇花道路的理由很生動,他說蘇花公路像饅頭,已無多餘空間可退縮,只有另謀出路。

2010年10月21日發生陸客團遊覽車在蘇花公路遭巨大落石砸中掉落海中,是蘇花公路通車以來最嚴重坍方事件,震驚社會,更讓政府堅定推動蘇花建新路的方向正確。

環保署環評大會當年11月9日快速通過蘇花改環評案,雖遭環保團體批評蘇花改環評才兩次初審就過關,太草率,但當時交通部的說法是已溝通一整年,堅持蘇花改在2011年1月動工。

原本毛治國希望由具雪隧經驗的國工局,執行蘇花改工程,但後來顧慮外界聯想蘇花改就是蘇花高,加上蘇花改是省道,最後交由公路總局負責。

前國工局長邱琳濱認為,如果能從環島國道路網思考,就不會陷入用西部的生活思考方式,決定東部人的命運,讓一條蘇花改糾結了10年。1070117


延伸閱讀》蘇花改東澳隧道地質複雜 大坍方、湧水都遇到
延伸閱讀》蘇花改第一階段通車 會是可怕大塞車的開始嗎?
延伸閱讀》蘇花改蘇澳到東澳 行車規定看這裡
延伸閱讀》給花東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更多專題新聞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蘇花改2年後全通 最大挑戰長隧道工程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