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海而居

發稿時間:2014/09/13
逐海而居
逐海而居
作者|陳冠華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14/08/28

  這本書收錄陳冠華20年來在花東海岸的8件小住宅設計,這些牆面未經修飾、貼近海岸礁石質地的混凝土建築,皆是以低技且低造價的方式完成,為台灣當代建築帶來另一種與自然親近的風景。蔣勳說:陳冠華「做」出了一個一個空間,成為一個一個居住者的家……那不只是他們的「房子」,那是他們的「家」。

文章節錄

《逐海而居:陳冠華花東海岸小住宅設計》

石梯坪陳宅:石梯灣118

  石梯坪位於花蓮與台東交界處,保留著單純樸實的鄉間風情,而花東海岸的聚落則多以低矮的磚造或鋼筋混凝土為主,故高宅的出現,其實對花東住宅印象帶來不小的挑戰。其以強烈而特殊的造型、粗獷的表面,以及龐大的南北立面,呈現一種宣言性的建築姿態。同時,高宅的落成也在高小姐的朋友圈中掀起漣漪,本案業主陳醫師是高小姐的友人,受其影響,提早退休的陳醫生也萌生與家人到東部海岸定居的想法。

相似的基地,不同的業主需求

  陳宅的基地同樣位於石梯坪,與高宅南北相列,彼此相距僅50公尺,基地一樣都是狹窄的長方形,橫寬10公尺,縱向跨越整個海蝕平台,長達600公尺。由於兩座住宅座落在同一區域,基地限制相近,所以可預見完成後的陳宅,將與高宅產生一定的關連性,因此,我們決定讓兩者維持相同的建築風格、形式以及材料。在此情況下的最大課題是:如何在相同的設計手法下,以同一套設計體系演繹出不同的作品?

  相較於高小姐冒險犯難的性格,陳醫師恬靜淡泊,極重視家庭(陳醫師有一個典型的小家庭,家中成員有女主人與兩位小孩)與安穩的生活。故從業主性格、家庭背景及對安全需求的差異,可預知兩宅將有很大的不同:高宅位於基地中段,鄰近濱海公路,其中還有許多客臥室及共通的起居空間,使建築整體具有較大的開放性格;反之,陳醫師需要的則是內聚性高、安全和穩固的居家空間,故陳宅刻意被安排在基地東側末端的位置,與連外道路距離較遠,除使其可與高宅產生視覺的參差錯位以外,更可以讓建築物處於獨立而隔絕的安全位置。此外,陳宅的大門位於2樓,以寬大的梯階與自設道路相連。之所以提高大門的位置,一方面是為了協助阻隔外在可能的威脅,加強心理與實際上的安全;另一方面,由2樓進入亦可使往返頂樓與底層室內空間更加便利,讓做為空間焦點的起居室和中庭,與整幢住宅其他空間的關係更緊密。

以「庭」構築家的意象

  在石梯坪上的這兩棟住宅,各以「庭」與「橋」形成虛實相補的對應。高宅以一座「橋」連結兩棟並立的建築體,使用者可以走穿整棟建築;陳宅則以「庭」擔任連結過渡的功能,創造一個「視覺」通道,可以從南北向看穿住宅大牆的開口。在中式傳統住宅裡,庭院是生活空間的中心。每一個緊縮而高私密性的核心空間,都藉由庭院的轉折與緩衝,得以與另一個核心或外界空間聯絡。因此,庭院成為動線交織開展的節點,是許多活動發生的所在。例如,環繞合院的屋舍,對外僅開設窄小的窗口,對內卻全然地開放;被合院環抱的中庭,則承接了家族空間的向心保護氛圍,兼具開放空間的自由性格,形成一個半室內的過渡場所。我們試圖將傳統住屋之「庭」的精神──過渡室內與室外,凝聚家人日常活動的場所──轉化於陳宅的建築語彙之中,以深入支持業主重視的家庭意義。

  陳宅的「庭」在形式上呼應鹿港傳統街屋的「天井」,將其由下而上的構成軸向進行了90度的翻轉,變成水平橫向的連通孔道。在狹長建築物的東西向牆面之間,這個10公尺長、6公尺高的孔道,在南北向的牆上構成巨大的開口。位於「庭」左右兩側的建築,則透過這「空」的結構與南北向的開放環境連結。這個「庭」是空間彼此結合的焦點,無論從視覺、實際使用或是心理需求上,它都創造整棟建築的認同重心,空間的組織亦由此開始。為了延續其安全訴求,我們也刻意將中庭的平面抬高,與地平面保持3公尺以上的距離,建築的整體外觀也不會因為牆面開口而產生視覺中斷,得以保持穩重龐大的量體感。

簡化樓梯的垂直動線

  在垂直動線的安排上,陳宅將所有樓梯設置於同一個垂直平面、相同的兩道牆面之間,讓使用者容易辨別住宅內的移動方向,增加安全感。在長又直的樓梯間來回上下穿梭時,身體的運行也交錯地指向室內與室外──往東迎向海岸邊高大獨立的「單面山」礁岩,創造一處觀景場所,梯下的空間則界定出住宅內部的另類院落。陳宅簡化了空間組織的複雜性,並以戲劇化的尺度經營出獨特的空間經驗。在建築落成、業主尚未啟用的夏天,我們曾在陳宅碩大的中庭露營,大洞的平台上搭起了5頂帳棚,卻一點也不顯得擁擠,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空間活動。透過這個南北向的開口,我們體驗到近乎360度的全面視野,碰巧造訪的輕颱和狂風驟雨,則毫無保留地衝擊著我們的身體,在這個半室內的「庭」裡,我們所感受到的自然,竟意外地比全然的戶外還要震撼。

內部空間的動線與層次

  陳宅同樣將狹長的住宅分為公開的客用空間以及居家空間,兩者之間透過「庭」,在建築軸線中製造室外→公用空間→半室內→私用的層次。同樣參照鹿港街屋以「天井」肩負採光與通風的功能,但是石梯坪擁有強烈的海風與日照,所以陳宅的「中庭」不需扮演高密度空間裡刻意保留的開放場域,而是擔任串連空間動線、層次與意涵的作用,其空間塑造的意義遠大於傳統中庭的實質功能。

  沿用高宅的設計意象,陳宅同樣立起5面大牆,在牆面中配置生活空間,整個建築可以分為3個部分:客用空間、中庭與居家空間。進入陳宅位於2樓的大門後,首先來到客用空間,其3樓配置兩間客房;繼而穿過中庭再進入一道大門以後,才是主人的居家空間。2樓配置有起居室與書房,走上3樓是主臥室及兩間小孩房,走下1樓則是餐廳、廚房、陶藝工作室以及儲藏空間。相較於高宅複雜的空間流動感,為了營造安定溫和的居家氛圍,陳宅的空間配置顯得單純而穩定。運用平行且厚度一致的牆體,構造方正的矩形房間,使得室內空間獲得使用者的認同感,同時亦可降低施工難度與室內裝修的成本。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