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海之雨(Caspian Rain)

發稿時間:2010/03/27
裡海之雨(Caspian Rain)
裡海之雨(Caspian Rain)
作者|吉娜.B.納海
譯者|李靜宜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0/01/27

  吉娜‧B‧納海是近代西方魔幻寫實小說作家代表之一,作品《天使飛走的夜晚》去年引進台灣甚受歡迎,2006年完成的最新力作《裡海之雨》,也在歐美暢銷。故事是從一個小女孩的角度,敘述母親猶太人在伊朗的遭遇,包括在文化與性別等雙重弱勢裡的內心世界,寂寞且孤獨,也傳給了小女孩。

  對東方人來說,源自波斯故事集的神話「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中東伊朗曾是波斯帝國,也曾與中國一樣被蒙古人統治,但仍是堅持伊斯蘭教(回教)的政教合一國家。1961年出生的納海,是在伊朗成長的猶太人,又在瑞士與美國等地受教育,多元文化的洗禮,加上通曉多國語言的優勢,使納海說故事的方式極為吸引人,《裡海之雨》也帶有神話色彩。

  書中小女孩的母親是伊朗的猶太人,信仰猶太教的人在伊斯蘭教社會是受歧視的,伊斯蘭教同時歧視女性,在雙重弱勢中,唯一的擺脫方式就是嫁給伊斯蘭教男人,小女孩的母親有一天像灰姑娘一樣,遇到有錢人家的伊斯蘭教男人要娶她,但這段婚姻沒有真正的感情,男的只是為反叛家庭而娶了家裡不同意的女人。

  小女孩的母親得不到丈夫的愛與回教社會的認同,因此一直寂寞孤獨,書中道盡身處雙重困境邊緣女人的內心世界,跨文化的背景也產生宗教衝突與階級衝突,更有男女兩性的性別衝突,使充滿想像力的故事高潮迭起,情感張力十足,扣人心弦,讀者很容易被吸引進入故事情節,感受書中人物的希望與失落,且久久難以忘懷。

文章節錄

  她十六歲,一個青春少女,在一座青色山脈綿延的城裡。

  她臂彎抱著書,走路上學。身上一襲褪色的灰色制服,唇上淡色的口紅是她藏著不讓爸媽看見,等離開家之後才塗上的。

  在這個金閃閃的春日早晨,晝光澄亮如光潔的玻璃,空氣裡沁滿花香,那是如詩的茉莉,在城裡隨處可見的纖纖藤蔓上輕吐清芬。在英靈大道兩旁夾道的高大楓樹背後,太陽剛剛升起,晨光交織成一道光廊,光影疊錯,女孩的身影忽兒暗,忽兒明,忽兒又消失無蹤--直到轉過街角踏進珍珠經典廣場,才又重新沐浴在宛如無垠汪洋的明燦光亮裡。

  她一踏下人行道的邊緣,就感覺到一陣微風拂過,仰起頭,及時迎向一片燦燦的櫻花雨,宛如恩賜般灑遍全身。她發出喜悅的呼聲,張開雙臂,在花雨中整整轉了一圈。懷裡的書掉了滿地,散落的紙張在滾滾車流中飛揚。但她笑了起來,因為她知道這是個好兆頭,來自天堂的徵兆,諭示了她的運氣就要否極泰來。從這一刻起,她想,上帝的恩典會拍著巨大的翅膀朝她飛來,棲息在她的肩頭,改變她的人生。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充滿奇蹟的國度。

  等她低頭收回視線時,已經差一點點就要撞上一部轎車閃閃發亮的保險桿。一個穿戴司機制服和帽子,膚色黝黑的男子,怒氣沖沖地探出車窗,吼著叫她走路要看路,就算想找死,也去找別輛車,別沒事弄髒他的輪胎。但女孩沒被他嚇著。她站在那裡,看著自己映在貼有深色隔熱紙的擋風玻璃上的身影,看見櫻花落在她的髮梢,她的裙褶,在她散落腳邊的書本封面上。司機還在大發雷霆:「快滾開吧,別擋路,老闆趕著上班哪!」可是女孩非但沒讓開,反而更貼近車子一些,透過玻璃,望著坐在後座的乘客。

  這會兒,車道完全被她擋死了,四面八方的車輛喇叭齊鳴,可她仍然從容不迫地撿拾起她的書。「該死的女孩,妳不過是個小ㄚ頭,幹麼惹得比妳有來頭的大人物不痛快呢,難道妳不知道該怎麼表現得有教養一點嗎?」司機又高聲嘶吼,但是答案很明顯。

  就這樣,在我魂縈夢牽的這座城市,在初春的這個早晨,我父親看見我母親站在他面前:他看見了一個出身寒微,但精神無比豐足的女孩。

  我要講的是我母親的故事。而在所有的故事裡,這是我最珍愛的一個。我喜歡看見她站在這起始的轉捩點,為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故事揭開序幕的這一刻。而且,儘管我在說出第一個字之前就已經知道故事的結局,但我還是喜歡每一回講起它時,心中懷抱著看見不同結局的那種可能性,那種希望。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