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寂靜

發稿時間:2015/05/02
搶救寂靜
搶救寂靜
作者|范欽慧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5/04/01

自然作家范欽慧,也是聆聽、記錄了17年的野地錄音師,受到美國艾美獎、自然野地錄音師戈登‧漢普頓感召,透過一顆撿拾於台灣東部河床、發源於中央山脈的許願石,未曾見過面的兩位錄音師有了連結,並因此啟發范欽慧開展寂靜的旅程。本書敘述26個為寂靜努力的故事,還特別設計由范欽慧親自錄音、旁白的線上聲音注釋,書末附有12段自然聲景原音CD,要和讀者一起分享聆聽寂靜。

文章節錄

《搶救寂靜:一個野地錄音師的探索之旅》

傾聽的藝術力

  澎葉生(Yannick Dauby)是法國人,就跟我認識的許多錄音師一樣,有種沉靜溫柔的特質,他的中文名字「澎葉生」,蘊藏了很多不同的含意。其中的「澎」,包括了太太蔡宛璇是「澎湖」出生的女孩,也意謂了無論是澎湃巨浪或是輕擲落葉都是他關注的聲響,總之,澎葉生是一位善於聆聽的藝術家。他不僅在藝術學院擔任老師,也在電台製作節目,在他耳裡,所有的聲音都可以成為鮮明活潑的創作元素。

  澎葉生說剛開始在台灣錄音時,發現一個地方同時可錄到五、六種青蛙的叫聲,甚至還有些無法辨識的昆蟲聲音,讓他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他的南法家鄉,一個夏天頂多聽到一種青蛙的叫聲,而且所有生物幾乎都被透澈研究,他很難想像光是自然界的聲音,就足以揭示這片土地存在許多未知的謎團。

  「那根本是一首結構複雜的交響曲。」澎葉生描述他在田野錄青蛙和鳴時的感受。當然,以生物多樣性而論,如果法布爾生活在台灣,他的《昆蟲記》恐怕可以做出超過十倍的分量。而澎葉生自二○○四年開始記錄台灣土地的聲音,從一個法國人的角度來看,台灣的確是個非常吵雜的地方,隨時隨地都散播各種不同的聲音,無論是鄉間或城市,那樣多層次的聽覺經歷,是他從未有過的體驗。

  澎葉生記錄自然聲景,並非出自於對生物的喜愛,而是對音律的著迷。相較於他所追求的藝術形式,我反而多了幾分鄉愁式的懷舊執著,然而從小我是在都會成長,就聽覺記憶來說,自然天籟相伴的情境只是蜻蜓點水的片段記憶,但是車馬喧囂的城市氛圍也非我習慣的背景。我之所以熱愛自然音樂,應該是從我開始認真賞鳥為起點,決定拿起指向性麥克風為濫觴,在聲音的殿堂當中,我所期待的是一種考古式的聲音追尋,也就是回到那一切喧囂來臨之前,一種對原始美好情境的思念,我期待能保有那本然的空間。

  然而,我所要掌握的寂靜,絕非思想上的辯證,而是對自我的省思,一種審度環境的感官開啟。我相信人類對環境的壓迫,促使這樣的節奏被迫退席。我相信有些聲音,是伴隨著演化而來的旋律,是能促成我們內心世界達成共鳴的神祕鎖鑰,至少,我相信學習傾聽寂靜的過程,將會帶來溫柔卻又堅定的力量。而活在複雜聲音世界的我們,有足夠的機會來鍛鍊這份能力。

  我決定從這個方向來尋找答案,我知道那樣的聲音,不只存在於大山大水之間,還有我們腦海中涓涓細流的幽微脈動,而且那樣的聲息互動,將不再只是被遺忘的傳奇,而是建構起自然萬物彼此相依的重要連結。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