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鯨生活的人

發稿時間:2010/07/24
靠鯨生活的人
靠鯨生活的人
作者|琳達.霍根Hogan, Linda
譯者|刁筱華
出版社|書林出版
出版日期|2010/07/19

  大家對美國印地安人的印象是騎馬追野牛,小說《靠鯨生活的人》描述的卻是靠海、捕鯨為生的印地安部落,在美國介入越戰帶來的傷害中,面對現代化的失落,不知何去何從。作者以民族誌寫法精彩展現民族特色,點出全世界原住民族部落面臨的挑戰和困境,也留給讀者極大的省思空間。

  小說虛構一個在美國西北部的印地安原住民族阿契卡族,部落尊敬鯨魚。男主角湯瑪斯繼承祖父捕鯨的天賦,能潛水閉氣,把鯨魚嘴縫起來使其浮著,再回部落叫族人一起把鯨魚拖回部落;妻子露絲出生時臉頰就長了鰓,手術後才得以用肺呼吸,她擁有以歌聲呼喚鯨魚與察覺海底動靜的奇妙能力。

  湯瑪斯打越戰經歷,是人生重大的轉變。他看到眾人戰死,痛苦不已,返美時,心情複雜到沒回部落,直到看見報紙上刊載部落重新捕鯨的訊息,他才回家。湯瑪斯眼看部落要與商人合作,引進現代化設備捕鯨,擔心商人會不尊重鯨魚卻無力阻止……。

  作者琳達•霍根是美國知名的原住民女作家,擅長描寫族群生態面對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衝擊,《靠鯨生活的人》不只寫族群,也是女性書寫,賦予女主角露絲在戰爭中苦等丈夫之外更積極的角色,她出海呼喚鯨魚離開,勿回部落,突顯族群文化的困境。作者去年訪台,促成本書在台翻譯,讀者可與台灣原住民作家作品一併閱讀。

文章節錄

祈雨師

  在阿契卡族所住的黑河,沒有人記得或注意到雲何時拋棄了天空或沿海雨水何時停止,但耆老在屠鯨後的預言逐漸成真。海潮在不知不覺中變慢,這個世界的風也決定不吹,連吹動夏日窗簾的輕柔海風、吹動女人長髮和船上風鈴的微風也決定不吹。最初沒有人注意到這個現象。

  起初,由於日照多、白日長,有人在溫暖明亮的海灘上野餐。女人和小孩走在海水中、覺得腿暖呼呼的,那感受是如此稀罕、豐盈,因此沒有人抱怨。

  不過,突然間,人們了解到月亮不再以愛和意志推著海水前後移動。潮水遠離且似乎久久不回。

  某個早晨,露絲在去城裡途中順路拜訪母親,奧羅拉對露絲說:「潮水仍然不見蹤跡。這顯然不對勁。就是不對。你瞧。」她拉開窗簾。「我衣服才洗好沒多久。」她的衣服掛在繩子上,柔軟且乾燥。

  「就像剛經歷過死亡一樣,一片寂靜。」

  「死亡早就發生了。」露絲提醒母親。每件事都是靜止的。「而且有兩個。」

  「你知道我的意思。令人毛骨悚然。」

  露絲努力不去想馬可。她想起預言將有乾旱的白屋耆老。他是個先知,她依他的要求記下此事,並將他的話寫在日記裡。現在她四處查看,由於光線透亮,每間屋子的缺點看得一清二楚。破碎的窗忽然嘎嘎嘎地哭求修理。油漆如今脫落。某棟屋子已顯老舊不堪,彷彿就要下沉。拖車下的裡木與邊牆佈滿灰土。儘管這些事物曾經正常,現在卻已老態畢露。奧羅拉曾經悉心照料的植物,如今再怎麼澆水,依舊枯萎。

  露絲知道將有乾旱,可能是長期的乾旱。老人說要作好準備。她用圓桶裝滿水,把水儲存在船上及母親家裡。她為魚買乾冰,也買了清潔用的濕毛巾。奧羅拉看著女兒採買。「你會不會太緊張了?」她想知道怎麼回事。

  「耆老預測有乾旱。」露絲說:「他說要作好準備,所以我就照做。」那天,她從小船塢走到母親位於山丘上的家之前,因在船上幹了粗重活而疲憊不已。

  「海水太暖了。」露絲走在小船塢上時,狄米崔這麼對她說。她的漁獲量還算不錯,因為她捕鮭魚。

  其他人的漁獲量很小。更糟的是,有些人的漁網根本空無一物,連絞車都派不上用場,連釣線也收起來了。他們的船很乾淨,閒置的橡皮圍裙掛在鉤子上。到處都很乾淨。但不久就該出海,畢竟已經到了魚群從北方下來的時候。

  只有遠抵深海的漁人才能帶一些銀魚和黃魚回來,但數量越來越少,至於藍鰭鮪魚比起以往也變少了,總之,他們幾代以來建立起的事業大受打擊。已經閒晃了一段長時間的老文斯咒罵說:「有人對我們下了咒,我想不出是為了什麼。但那一定是詛咒沒錯。我的感覺是很靈的。」

  「我們當然知道是為了什麼。」露絲提醒他。

  過去這些年來,耆老衡量考慮,確立了「不竭澤而漁」的原則。現在魚類已拋棄他們,把他們賴以為生的一切都帶走了。《時代雜誌》派了兩位記者來視察情況,他們推斷情況不尋常,但只是乾旱和可怕的乾熱造成海水溫度改變。至於海水位倒退,他們認為那是自然循環,但黑河的每個人都擁有漫長的記憶,知道這話不正確。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