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噗噗

發稿時間:2019/07/05
氣噗噗
氣噗噗
作者|璲我賢
譯者|鄭筱穎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9/07/04

  最不可愛的孩子,其實是最需要愛的時候。這是一本需要仔細觀察的繪本,我們從文字上看著主角氣呼呼又不斷抱怨的心裡話,插畫上又見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溫暖景象。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孩子看見父母的關懷與付出,自然擺脫情緒糾結。

文章節錄

《氣噗噗:生氣的你,常常看不見我們愛你》

陪伴帶刺的小玫瑰  

文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黃雅淳

  收到這本韓國圖畫書《氣噗噗》的樣書,立刻被其可愛的書封與逗趣的圖文內容所吸引。一個鼓著腮幫子,雙手交叉在胸前,表情氣呼呼的小女孩,一路沉浸在自己的憤怒情緒中走在大街上、行經公園裡⋯⋯

她在生什麼氣?她會遇到什麼事呢?

  身為家長或老師,我們常常會遇到陷在情緒風暴中的孩童。就算是自認為理性成熟的成人,也會被生活上的偶發事件激起憤怒的情緒,如同天氣總是有「晴時多雲偶陣雨」的時候。而這時,如果我們能有智慧的將憤怒的力量留在「暫停」裡,同時通過心靈之眼的「看見」,我們就能有機會以清明冷靜的選擇去回應生活裡的各種突發情況。

  《氣噗噗》就是提供大小讀者一種「看見」的力量。書中的小女孩走在回家路上,因為爸爸媽媽的失約,一路碎念、抱怨:

  「今天我很生氣。媽媽明明答應我⋯⋯爸爸明明說好要⋯⋯」

  她籠罩在自己的情緒烏雲中,覺得自己彷彿被整個世界遺棄。這一路上, 她因為過於專注自己的感受,而沒有留意街上許多突發的狀況,因此,遇到了許多的「危險」,但她只顧著生氣,所以完全沒發現自己何以能一直「有驚無險」的往前走。

  日本學者松居直在《我的圖畫書論》中指出:「圖畫書是文章說話,圖畫也說話,文章和圖畫用不同的方法都在說話,來表現同一個主題。」因此,理想的圖畫書,其中的文字敘述與圖畫呈現不僅是融合的,而且彼此相互活化, 因此產生了比各自獨立存在時更豐富的意涵。這本《氣噗噗》便是採用圖文矛盾且同時進行的關係來敘事。文字上,作者以小女孩第一人稱的視角敘述內心對父母及生活的不滿與抱怨:

「這世界好像都沒有人聽我說話⋯⋯哼,那我也不要跟任何人說話了!」

  但就在她一路自己不停地鑽牛角尖的內心獨白中,我們卻從圖畫中看到她身旁不斷有陌生人在幫助她、保護她,讓她化險為夷。

  培利‧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中說:「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講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兩者結合後產生的故事。」而這「兩者結合後產生的故事」是需要與讀者對話和互動才能完成。那麼,當小讀者在與《氣噗噗》這本圖文看似矛盾的圖畫書對話、互動後,將會在心中建構出什麼樣的故事呢?他們是否一方面認同小女孩的情緒,但同時又比書中的主角多一份旁觀者清的「看見」呢?

  其實,不僅是小讀者,《氣噗噗》透過這一路上(也象徵著人生路)的風波,召喚著我們向內觀看的理解:在這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僅是單獨的「我」,也是相互交織的「我們」的一部分。當我們陷在自己孤獨無助的情緒中時,是否願意暫時「抽離」自己的處境,去同理、觀察其他人的感受,或許會有力量跳脫自憐自艾的狀態,而能從容平靜地掌握自己的身體與情緒,願意採取讓事情更好的策略與行動?

  圖畫書的研究顯示:兒童讀者對圖像幾乎都有一種直觀式的了解,他們往往能發現成人所沒有注意到的圖像細節及微妙變化;即使是還不識字的幼童, 也能夠通過對圖畫的細膩觀察、感受,來理解故事、建構主題,享受著閱讀的樂趣。

  因此,我們或許可和孩子們一起共讀,將這本圖像上充滿細節與色彩變化的《氣噗噗》當成一種故事藥方,用書中天真的童趣與想像力,陪伴我們身邊或自身內心中那個偶爾帶刺的小玫瑰,讓我們更加具有洞察力的同時,也能同理與關心到身邊的所有人。如此的我們將如露意莎‧梅‧奧爾科特在《小婦人》中所說:「我不懼怕風暴,因為我正在學習如何駕馭我的船隻。」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