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髓時都在

發稿時間:2019/10/11
愛,髓時都在
愛,髓時都在
作者|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9/09/18

  血癌罹患率低,但生命危險高,部分病患唯有透過骨髓幹細胞移植,才能存活。然而骨髓移植完全配對成功的機率非常低,只有二千分之一至一億分之一。此外,大眾普遍對骨髓捐贈存有許多誤解,因此推廣十分困難。這本書介紹許多血淚交織、充滿戲劇性的真實捐贈故事,還有骨髓資料庫工作人員現身說法。讀了才明瞭,骨髓捐贈的急迫性,不是推廣文宣可以承載。希望藉此推廣骨髓捐贈,讓全世界的血癌患者,有更多重獲新生的希望。

文章節錄

《愛,髓時都在》

金牌與夢想

文/陳清香

  身材瘦高的唐立(化名)來自香港,二○○三年十二月,他正歡欣甜蜜地準備在婚後第二天前往日本北海道度蜜月。因為感冒喉嚨痛已經兩週,決定在出發前就醫,沒想到他的人生隨著檢驗報告出爐,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讓他取消了蜜月旅行,取而代之的是長期的化療和與死神搏鬥的生死交關之旅。

  為什麼是我?

  「我不抽菸、不喝酒,又愛運動,為什麼是我?」這突來的消息,重重打擊才剛成家的唐立。

  確診不到一週,唐立便開始治療。歷經八個月的化療,以為身體即將康復之際,二○○四年十二月,他的血癌復發了,心情再次陷入谷底。這一次,醫師建議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提出申請配對後,僅一個月餘就傳來配對成功的消息,找到願意捐髓的志願者。二○○五年五月,看著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緩緩輸入自己身體,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油然而生,「有機會康復,也擔心會不會成功?有沒有後遺症?」

  唐立感恩太太盈儀,從跟他結婚兩天開始,就細心地照顧他,父親也每天在家花一小時煲湯,再把湯送到醫院。唐立表示,當看到造血幹細胞一點一滴地輸入自己體內時,再想起對自己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家人,既期待病情康復,又擔心萬一失敗會令他們失望。

  從移植至今十三年,雖然偶爾出現排斥狀況,但總算是康復了。過去曾是運動健將的唐立,二○一六年參加香港器官捐贈協會舉辦的運動會,在四百公尺賽跑中得到第一名。唐立希望將金牌獻給捐贈者,「非常希望能和捐贈者見面,謝謝他無私的奉獻,才讓我到今天仍然活著。」

向恩人獻上金牌

  經過十多年的等待,二○一八年十一月三日,唐立終於可以參加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所舉辦的「二十五週年慶暨相見歡」活動。

  捐贈者澍華(化名)是振興醫院的護理師,她在病房中看盡生離死別,對於病苦特別能感同身受。儘管未曾謀面,在相見歡會場,澍華一看到坐在受贈席的唐立,心裡直覺:「就是你!」

  當兩人在臺上相見的那一刻,證實了澍華的直覺。

  「如果沒有妳,就沒有現在的我。因為有妳,我才能活在這個世界上。」唐立不但娓娓道出對澍華無私捐贈的感恩,更親手把罹癌康復後所獲得的金牌,獻給澍華,和她分享自己重生的歡喜。唐立說重生之後,心境變得豁達,也更懂得珍惜時間,他重返校園,完成年輕時未竟的夢想,拿到了財經碩士學位。

澍華說,其實自己才是最大的獲利者,因為證嚴上人成立了慈濟骨髓庫,她才有機會成為助人者,捐贈後十多年來,都一直在滿滿的愛和感動中生活著。

  「當初是本著可以救人的心情參加驗血建檔,當被通知配對成功時,很開心可以幫助病患。」澍華在捐贈完造血幹細胞的隔天,就去環島旅行。她以過來人的經驗,以及自己的醫護專業呼籲,捐贈造血幹細胞完全不影響身體健康,「看過許多病人及家屬等待移植的煎熬,需要更多人一起來救人。」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