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卡

發稿時間:2020/01/03
洛卡
洛卡
作者|LOCA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12/03

  長腳背包客LOCA(林煌彬)的旅遊傳奇,三年壯遊足跡遍六大洲四十餘國,揭示愛、勇氣與天命的環球之旅,不僅改變他的一生,更教會他了解人生意義,體悟「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其實我們一直都在路上」,精采淬煉出《洛卡》,期望能帶給讀者獨自探索地球的勇氣。

文章節錄

《洛卡:其實我們,一直都在路上》

〈塔蒂安娜和她說的故事〉

二○○八年二月 埃及 巴哈利亞綠洲

  「你不夠愛你自己!」塔蒂安娜忽然地,這樣對我說,她的眼裡溢滿溫柔。

  「……」靜默不語,我一臉驚訝地看著她,淚水直在目眶裡打轉,咕嚕嚕地,幾乎就要流淌而出。

  這趟旅行一直以來,我都是獨自一人的,此刻難得有人相伴,自己總會提出話題來打破沉默,於是剛才我才正興奮說完,二○○六年時自己在澳洲的奮鬥故事;然而,從她嘴裡說出的一句乍然之語,竟然使得自己激動不已,因為那是深藏在我心底,一句將靈魂箍禁的咒語。

  在那一刻裡,我倆僅是默默地相互看著,不再多語,第一次感受到另外一個生命,如此強烈地,觸碰到自己的靈魂深處。早已習慣孤獨的靈魂,信風再次敲響心鈴,如果她再年輕十歲,或許我會愛上她吧!

  又也許,一個不夠愛自己的人,也總是會找到藉口或理由,好以用來挑剔愛情。

  此時窗外的沙漠,已受黑夜覆蓋,我和塔蒂安娜坐在巴士上,持續朝向巴哈利亞綠洲前進。

  「你和母親的感情好嗎?」塔蒂安娜打破沉默,忽然問我。

  「嗯,該怎麼說呢,」我伸出右手,搓了幾下自己的額頭,試著要將心中的矛盾說出:「應該可以說是,一種既愛又怨的情感吧!」

  「其實我們母子感情,應該算是不錯的,至少在家中,我和母親算是最有話聊的。」我侃侃地,接著說了下去:「但有一件孩提往事,一直讓我印象很深。」

  當時自己不過十三、四歲,還在就讀國中,某日放學後回到家中,我有些不悅地走進廚房。

  「為什麼我和弟弟升上國中後,妳就不再為我們慶祝生日了?」我站在母親的後方,忿忿地對著她說,人高馬大的我,足足高了她一整顆頭。

  「拜託,生你們的那天,也是我的受難日耶!」她一邊炒菜,一邊回我,「生產很痛的,應該是你們要來感謝我才對,怎麼會是反過來,要我幫你們慶祝呢?」

  「喔……」聽到她的回答後,我獃立在原地,陷入超齡的思考。

  在我的孩提時代,母親總是有辦法回我的話,而一向愛鬥嘴的我們,也總是要爭辯誰說的有理才行。

  婦女生產的痛,身為男兒身的我,自然沒法親自體驗,但從小就天性悲憫的自己,倒也能夠嘗試著去想像,方才母親所談及的生產苦痛,畢竟人們,對於見著比自己痛苦的人,總是能夠對自己原有的苦痛,稍加釋懷一些,儘管當時年幼的自己,也不過是想要有一個受人關心的生日罷了。

  於是此後,我再也不和父母提及自己要過生日的需求,因為那在我家,一直都只是一張在日曆上等待被撕去的日期,除此之外毫無其他意義,而這也養成自己沒有特別慶祝生日的習慣,而當時的那一份或是之後的缺少,以及母子二人長久以來的爭辯,或許也變成了日後我對母親,心中總是有著那麼一種既深愛,卻又反抗的情感。

  「其實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折騰的不啻是母親。」塔蒂安娜聽我說完後,她立即答道。

  「孩子為了要順利從產道出來,必須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擠壓在其頭部及身軀,那是非常痛苦難熬的,並不比母親來得好受;然而,那一份痛苦感受,會深潛在人的底層記憶裡,內化為憐憫之心,往後遭遇到某些情景時,便會喚起這一份痛苦記憶,進而產生感同身受的同理情感。」

  「除此之外,母親當時的感受,也會如實傳遞到孩子的潛意識裡,」塔蒂安娜,侃侃地述說:「若是母親感到生產是很痛苦的,甚至在過程中有不想繼續生產的念頭;母子相連,孩子反而會產生出,一種對其母親莫名的虧欠感。」令人訝異地,同為女性的塔蒂安娜,並無一味地替家母辯解,反倒說出了另外一番,發人省思的想法。

  「這論點,你是從何得知的?」對於剛才她說的那一番話,我深感興趣地反問她。

  「大概是在印度吧,我在那裡待過半年,去了幾個,佛陀曾經講道的地方。」她抖抖肩,語氣輕鬆地說。

  「原來是印度啊,那確實是一個充滿奇幻深邃,同時又發人省思的國家。」我將頭探往窗外的暗黑,若有所思地回答。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