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轉折

發稿時間:2020/11/06
大轉折
大轉折
作者|彼得.沃森
譯者|蔡承志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0/11/05

  要說哪個詞能一次說完百年來的科學發展,非「大轉折」莫屬了。人類的科技與文明,在近150年間獲得了飛躍性的進步,而置身在如此輝煌時代中的我們,卻怎麼也理不清造就今日景況的力量,到底是什麼?知識史學者彼得.沃森回答了這個艱難的問題,描繪出近代科學逐漸匯流、凝聚、不斷跨學科、突破壁壘的歷史演進過程。科學的進步不但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理解、打造世界的無限潛力。

文章節錄

  愛因斯坦的另一項偉大構想「E=mc2」,探索時間較久,部分是由於它困陷第三帝國政治泥淖所致。

  科學家遣散行動,幾乎是從希特勒在一九三三年春成為總理之後就立刻開始。就多數情況,我們會認為科學──特別是物理學、化學、數學和地質學等「硬」科學──應該不受政治體制的影響。畢竟,大家普遍認為,研究自然基本結構單元的學問,和學術工作一樣,完全超乎政治色彩之外。然而在納粹德國,沒有哪件事是可以視為理所當然的。

  剛開始有些猶太學者享有豁免資格,不必離開,他們要嘛就是在一戰之前就受聘,不然就是曾經參戰,或者父老兒子有此功勳。不過這種豁免資格是得申請的,然而早年那場戰爭的老兵詹姆斯.法蘭克(James Franck)覺得,提出申請就相當於和當局勾結。(法蘭克曾隨化學家弗里茨.哈勃〔Fritz Haber〕一道研究毒氣,而且他和哈勃同樣也是猶太人。)於是他辭去哥廷根第二物理學研究所(Second Physics Institute in Göttingen)的所長職位,也導致他「因煽動反德宣傳」遭受嚴厲批判。

  相較而言,海德堡的物理學研究所則改了個名稱,冠上了菲利普.萊納德(Philipp Lenard,宣揚推崇「亞利安物理學」的知名物理學家)的大名。萊納德和其他人以這個詞彙來說明「德國自然科學」和「猶太科學」是不同的,前者包括「觀察和實驗法,而且不含過度的理論構思或仰賴抽象數學建構」,也有別於其它如相對論等。

  愛因斯坦所受的迫害早已開始。他遭受攻擊,大半是受國際盛名拖累。一九一九年十一月,愛丁頓宣布他的廣義相對論預測獲得實驗證實,為他贏來國際稱頌。早在一九二○年,納粹學生便破壞了一次柏林演講。一九二一年獲頒諾貝爾獎,提增了他在德國某些地帶享有的令名,同時也加深了他所遭受的苦難,此外他涉足猶太復國主義,也帶來了相同影響。每當愛因斯坦出國,當地大使館或領事館都會向柏林派送密報。

  十年過後,納粹贏得大權,行動也不會再遲疑了。一九三三年一月,愛因斯坦離開柏林往訪美國。儘管面臨了好幾項私人問題,他依然宣布,只要納粹繼續掌權,他就不會回任柏林大學教職和威廉皇帝協會(Kaiser-Wilhelm Gesellschaft)崗位 。納粹還以顏色,凍結他的銀行帳戶,搜查他的房子,尋找傳言共產黨藏在那裡的武器,還當眾焚燒他撰寫的相對論通俗書籍。那個春天稍晚,當局發布了一份「國家敵人」清單:愛因斯坦的相片名列首位,照片底下還有一行文字──「尚未問絞」。最後,他在新近成立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at Princeton)找到了棲身之處。新聞傳開之後,德國一份報紙刊出頭條:「愛因斯坦傳來好消息──他不回來了」。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愛因斯坦辭去普魯士科學院(P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院士身分,不讓納粹開除他,結果他的前同事,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連普朗克都沒有──抗議他所受到的對待。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