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物之書

發稿時間:2020/12/04
逝物之書
逝物之書
作者|茱迪思‧夏朗斯基
譯者|管中琪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0/12/01

  2019年德國「最美麗的書籍」《寂寞島嶼》、《長頸鹿的脖子》作者茱迪思‧夏朗斯基最新創作,結合歷史、回憶錄、無邊想像力的創作實驗。在既遠猶近的遺落中,尋找自身存在的一絲證明。以個人之筆和無盡想像力,探索歷史中顯為人知的角落,漫步人類回憶的遺跡,講述空白的魅力、斷簡殘篇的完美無暇、失物的現身,以及永恆不朽的文字敘述。全書以十二篇散文講述曾經存在世上,如今已永遠逝去的事物,借用紙張、墨跡、語言,召喚記憶,與消逝抗爭。

文章節錄

《逝物之書:我們都是消逝國度的局外人》

南庫克群島

圖阿拿基島

又稱圖阿拿赫島

* 這座環礁大概位於拉洛東加島南方兩百海浬,曼加伊亞島西南方一百海里左右。

† 圖阿拿基島應該是在一八四二年與一八四三年時序交替時,於一場海底地震中沉沒,因為一八四三年六月傳教士已經找不到這座島。但要等一八七五年,這座環礁才從地圖上刪去。

  我在市立圖書館地圖區一顆地球儀上,發現一座從未聽聞的島嶼那天,正好是七年前,某個靜滯無風的明亮四月天。這座名為恆河的孤島,坐落在太平洋東北方某處虛空,強勁黑潮流經的途中。這股蕩漾出藍黑色浪花的洋流,從福爾摩沙島沿著日本群島綿綿不息往北推送,帶來大量溫暖的鹽水。這座孤島是想像中馬里亞納群島和夏威夷群島的北交點,後者的另一個名字是以約翰.孟塔古,也就是第四代三明治伯爵命名,至少在那顆大如孩童的頭、由石膏和紙漿製成、印刷精美的地球儀上是如此。這熟悉的名字和不尋常的位置激起我的好奇心,研究資料後發現,有人曾在北緯三十一度、東經一百五十四度附近,見過兩次礁石,甚至四次是陸地。不過,不管是礁石或陸地,它的存在始終受到質疑;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七日,一群日本水文地理學家深入探查這可疑的區域後,正式宣告恆河島消失,但全世界對失去這座島並沒有多大關注。

  事實上,古地圖集中繪有數不盡的幽靈島嶼。地圖愈準確,未受到探究的空間愈小,水手自認看到島嶼的次數就愈多;他們受到最後一處未知空白區域的刺激,因廣袤海洋的荒蕪而氣惱,被低垂的雲海或漂流的冰山所矇騙,厭惡鹹鹹的飲用水、腐爛的麵包與硬邦邦的醃肉,極度渴望陸地與名聲,在他們永無止境的貪欲中,所有的渴望融合成一大團黃金與榮光,誘使他們在航海日誌中寫下奇怪的名字與冷冰冰的座標,希望用這種假想的發現,刪掉他們徒勞無獲的日子。於是,尼姆羅德、鬥牛士或極光等名字得以入駐地圖,在象徵零碎陸地的黑色輪廓圖像旁,斜體字張揚飛舞著。

  倒不是長久以來毫無爭議的主張引起我的興趣,而是眾多報導證實曾經存在而後消失的島嶼吸引我的注意。但所有文獻中,最顯眼的報導莫過於沉沒的圖阿拿基島,除了那個讓人想起消失魔咒般的響亮名字,主要還是島民自己所述:他們完全不知何謂戰鬥,戰爭一詞絕非帶有常見的負面意義。我埋藏深處的殘餘天真期盼,對此立即深信不疑,即使我同時想起好些宗教書中的烏托邦夢想,那些書竟然膽敢主張另一個世界可能存在;不過,這種世界大致說來只在理論中受寵──他們經常過度描述社會秩序,這樣的社會秩序經過深思熟慮,結果卻不利生活。即使明知行不通,我仍像許多先人,尋找一處不識往日回憶、只認得當下的地區;在這個地方,暴力、苦難與死亡被人遺忘,無人認識。於是,圖阿拿基出現在我面前,比資料文獻描述得還要精采:在漁產豐饒、泛著奶藍光的潟湖中,三座微微浮出海平面的島嶼組成環礁,外緣一道珊瑚礁抵擋著滔滔白浪與惱人潮汐,島上覆滿高聳的椰子樹與茂密的果樹,住著不知名的居民,熱愛和平,心地善良。總而言之:方便起見,我把這個珍貴的地方想像成一處樂園,與其反覆受到讚揚、歌頌的樂園原型有個微小卻關鍵的差異,除了眾所周知「留下來比離開更有福氣」的老調之外,樹上的果實絕無蘊藏任何知識。沒多久,我也訝然發現,這座伊甸園是庇護所,而非驅逐之地。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