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故事未了,黃昏已來

發稿時間:2021/01/15
溝:故事未了,黃昏已來
溝:故事未了,黃昏已來
作者|鍾文音
出版社|大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0/12/12

  鍾文音首次以「年紀」為主題書寫。本書是先行者的告白;是老年的地獄圖;是生命的幽默;是高齡求生記。少男少女都老了,洪荒人世,汲汲營營為生計拚命的身影,有的變得張牙舞爪,有的寂涼承受,有的豁出去了。鍾文音以光陰之筆,鑿刻黃昏之齡的驚悸與無奈,三十三則短篇小說,把時間的皺褶一一掰開來,旺盛的生之慾望與衰敗,矛盾衝撞,代與代,人與人,自我的,家庭的,社會的, 記憶的……溝,堆積淚水,滋潤生命。

文章節錄

《溝:故事未了,黃昏已來》

高齡求生

  她是我見過最優雅的上了年紀的小販,她仔細地從報紙裡掏出銀壺銀飾玉鐲和幾個碗和銅飾品。

  我發現兩個美麗的鑲銀邊的瓷瓶,如此深邃地展現手工情調,從路口灑進來的陽光正在減弱狀態,光陰陰幽地迆迆晃動在她擺的物件上。我蹲下身拿起,把看,老婦抬起頭微笑說我手上拿的很美,我點頭並問著她這些物件從哪裡來的?她怎麼會在這裡擺攤?

  她說都是以前她自己買的,有在台灣也有在大陸買的,二十年前買的物品,當時就想若是老了沒錢時再拿出來賣,未料一下子光陰就走到了預言未來的此時此刻。沒錢時再拿出來賣,我似乎看到我老了的可能生活,但覺心驚。

  我注意到她頭髮盤得光潔,臉色白淨,要不是白髮與皺紋橫生其間,她是可以藉著身上遺址以還原至年輕的型態。我花了五百元買了個銀飾瓶,她一直說值得值得的。

  回程走同樣一條路見她仍在騎樓的角落裡,旁邊多了個擺舊雜誌的男老者,雜誌堆在腳踏車兩側的綠色麻袋上,男老者可能白天是送報的,我想。再次行經時老婦低頭在寫著字,筆記本看起來是舊了,不知道她在寫什麼,前面擺的物件和我先前離去時沒兩樣。我想我應該是她今天唯一達成交易的人。

  她看著我,忽然叫著我的小名。

  台北小販形形色色,我卻在街頭遇到母親以前的老鄰居阿桑,阿桑慢慢拼湊出我來,認出來之後就一直說我從小到大都長一個樣子,細粒仔(小個子)不顯老。

  接著,她卻開始收拾攤子,我問她要收攤了?要去哪裡?

  她收拾起大包小包,說等一下要去探望兒子。

  兒子?我心想不是應該兒子來探望她老人家嗎?我問她兒子怎麼了?印象中她的兒子挺帥氣的。

  她的眼神告訴了我這是一個冗長的故事,於是沒等她回話,我就說正好要去開車,想難得見到面,可以載她一程。

  在車程中,隨著她的大致口述,我逐漸拼貼出阿桑人生的哀愁。

  這阿桑年輕時也經常提食物去探望老公,年輕時跑監獄,年老時跑安養,只是食物從香菸罐頭變成看護墊尿片。

  以前嫁錯郎,現在生錯兒,但千錯萬錯阿桑都說是自己的錯。年輕為愛盲,家人警告她匪類男勿嫁,她偏偏以為那是帥氣。臨老了兒子喝酒自撞,她自責教導無方。但夜晚到來,她又想自己確實教過兒子寧可傷己也不傷別人,這下可好,傷了自己也傷了她的人生晚景。

  以前貧窮,沒錢買魚鬆,她都去黃昏市場買剩下的魚屍,魚頭魚尾魚骨外加一點肉,用力熱炒,炒到連骨頭都酥了,就是魚鬆了。現在她熬煮粥來看兒子,兒子因脊椎受傷,癱在輪椅上,從此只能隔窗看著他心愛的重機,日漸隨著時光黯淡的重機。

  阿桑要賣掉重機,但發生過事故的汽機車彷彿凶宅,乏人問津。兒子看著重機,以為兒子會觸景傷情,沒想這重機卻成了兒子想要好起來的動力,重機成了眺望遠方的風景。

  她以為自己也應該找個動力,一度以為將賺錢當動力,到處打工,還去賣玉蘭花,因疫情沒人敢開窗買花。發傳單也沒用,社交距離人人自危。以前就沒什麼人想拿了,疫情來襲,打工機會也沒了,於是她又開始走動黃昏市場,買便宜蔬果,甚至菜販不要的,說仔細挑揀也是一餐。

  過老日子,成了艱難。

  她身體不錯,年輕時勞動一直看起來精瘦,送走得癌的老公之後,更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哪裡知道獨子出事,命運躲在暗處,給她重重一擊。往好處想是自己還可照顧自己,往壞處想是如果一直長生卻沒錢也無樂,這長生的意義何在?

  我因媽媽中風,也曾為了安養問題,去看了許多安養院。我完全可以體會阿桑的心情,因為安養院表面是安養,但內裡有時卻不安,停滯的空氣不斷地爬上每個病體,那無助的眼神彷彿是一艘時間海洋裡的廢船,布滿了創傷的弧菌。

  每一回來到安養院面對所愛的痛苦而暗自流淚,離開時身後的安養院則瞬間把心炸成無數的坑洞。每一回要轉身都成了艱難,每一回離開都是折騰。我不免憶起探望住家附近老人安養院的畫面。  (文未完)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