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序言:台灣老戲院本事

被記住了,就能繼續存在著,是嗎?
2018/4/14
文:中央社文化組

也不過沒有多久之前,在還沒有網路、串流這些技術,沒有追劇、Youtube這些名詞的年代,電影院曾經是每個人的Netflix、KKTV,是人們屈指可數的娛樂選項之一。

那段映照著台灣電影風光蓬勃時代背景的歲月之中,戲院如雨後春筍般的遍佈全台,它們當時既是同學們共聚的Facebook聊天群組,也是情侶在兩小時黑暗裡共享情愫和故事的Line私訊場域。很真實,不虛擬。

如同錄影帶、錄音帶、黑膠唱片的轉身退場,戲院某種程度上成為另一個遭後浪取代的前浪。幾十年下來,她們各以不同姿態存在各大小城市鄉鎮的角落裡,有些完全廢棄,有些還在掙扎。

歷經風光年代的經營者,望著如今傾圮的戲院建築提起過往,眼中同時流露出驕傲和傷感。還有些人,基於熱愛、家族傳承或祖孫情感等等各種因素,試圖恢復這些老戲院的風華榮光。在他們之中,有人獲得初步的成功,卻還是為未來忐忑擔心著,有人再度黯然離去。

如果被遺忘是最深沈的悲哀,被記住了,真能繼續存在著嗎?這裡是五個台灣城市的老戲院本事,是建築物,也是電影人的故事,裡面或許還藏著無數閱聽讀者的人生光景。

172.30.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