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李欣芸揭開鋼鐵城市的柔軟 帶著高流乘起音樂之浪

發揮女性優勢,溫柔卻堅定底線的溝通,李欣芸將堅強包覆柔軟,但柔軟也支撐起她的堅強。
2021/3/28
文:王心妤/攝影:吳家昇/圖片提供: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李欣芸

踏上愛之船遊了趟愛河,夜晚的涼風輕拂臉上,配合岸邊街頭藝人的歌聲迴盪,展現的是高雄這座鋼鐵城市柔軟的一面。遠望海灣邊,一棟白色不規則的建物特別顯眼,像是延續第一道上岸的浪潮,擊打岸邊的那一瞬間,時間也凝結。

李欣芸彷彿乘著第一道浪潮,挾帶著滿滿音樂能量,先是從古典闖進流行、再踏入電影配樂,最終停留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她像水一般柔軟,能改變成任何形狀,卻也堅強且無畏地衝破任何界線。

花木蘭打破傳統就愛當異類 叛逆走出不同路 


李欣芸從小沉浸古典音樂,就讀光仁中學音樂班,之後進入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修大提琴,隨著年紀,李欣芸的叛逆膽子也成長了,開始意識只有純古典音樂好像不夠。「真的要這樣一輩子嗎?」懷疑的種子已在心中發芽。

「好像除了演繹作品,我發現內心是有點聲音想說的。」古典音樂圈裡,國中同學、高中同學到大學同學幾乎都是同一批人。不同於師長要求的演繹好曲子,李欣芸發現自己心中似乎有顆炸彈,想說的話、想唱的歌、想哼的曲子藏在其中,無時無刻都想衝破界線發聲,但青少年時期不懂得處理,只意識到「我好像是個異類!」

李欣芸從小沉浸古典音樂,內心卻有滿滿的音符炸彈想抒發。(圖片提供:李欣芸)

直到國二時參加了學校的聖歌創作比賽,李欣芸打敗了不少前輩奪下第二名,讓她更堅信自己想當「異類」的選擇。她開始試著寫出內心聲音,大學時更到唱片公司毛遂自薦,回想起18歲的自己,她爽朗地大笑,「真不知我哪來的勇氣,那時公司問我要不要參加音樂季,別人都是留著長髮、背著吉他的搖滾樂,只有我組了一個四重奏出現在音樂祭,啊!我果然又是個異類了。」

不過這樣的特別,讓李欣芸更容易被唱片圈看見,受過正規訓練,李欣芸懂得樂理,也更懂得演繹,逐漸在流行音樂圈走出自己的路。首次專輯製作留給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她當時打破台語歌的悲情印象,加入鋼琴元素,利用鋼琴琴音的顆粒感描繪出雨滴形象;之後為何欣穗製作「完美小姐」,加入女歌手少見的快節奏及斯卡曲風(Ska),一舉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

接受過正規訓練,李欣芸懂樂理,更懂演繹,在流行音樂圈走出自己的路。(圖片提供:李欣芸)

軟中帶硬是殺手鐧 獲封百年金馬第一人

但愛挑戰的靈魂是沒有停止的一天,李欣芸熟悉流行音樂的製作模式後,開始轉戰電影配樂圈。問起轉戰契機,李欣芸打趣說:「都是因為他們想拗我啦!想說都認識的朋友,能不能算便宜一點。」但真正理由是因為陳國富導演的一段話,「陳國富導演有天跟我說,希望我能幫他的電影做配樂,因為他從我的音樂裡看到了畫面。」

聽到這段話的李欣芸又驚喜又緊張,驚喜的是沒想過自己的音樂有這樣的力量,緊張的是自己沒接觸過電影配樂,能做得好嗎?不過念頭剛生,「叛逆」性格再現,「音樂是我最喜歡的事情,電影也是我喜歡的事。若可以像電影配樂大師莫利柯內一樣的魔法師,讓音樂也有讓觀眾哭笑的魔力,那我也想變成那樣。」於是李欣芸再接下跨界電影配樂的新挑戰。

才剛跨界就遇到第一個挑戰,電影配樂不只是幕後工作,用角色形容或許更貼切,在觀眾不知不覺中,用音符演出演員沒演的、導演想說沒說的、畫面還沒拍出來的一切效果,都是電影配樂應該達到的效果。

陳國富認為李欣芸的音樂有畫面,李欣芸決定一闖電影配樂界。(攝影:吳家昇)

第二個挑戰則是如何與滿是硬漢的電影圈溝通?李欣芸笑稱,只能發揮女性優勢,溫柔卻堅定底線。「每一部片都要經過爭取的。印象最深刻是拍『軍中樂園』時,從下午2點開會到半夜2點,因為心情有點沮喪,半夜回家我還怒吃泡麵。」現在回憶起來能帶著笑容,但李欣芸也苦笑說:「有時會很挫折,我想給你最好的,為什麼你不要?有時寫好的音樂被刪掉,就會覺得那我們的30個失眠夜算什麼?」

橫跨電影配樂圈27年,李欣芸努力的成果豐碩,首次為電影寫歌的「少年吔,安啦!」的主題曲「電火柱仔」就入圍金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之後再以電影「深海」拿下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讓李欣芸不只是首名入圍金馬的女性音樂人,也是唯一獲得金馬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的女配樂家。

一輩子最大的一次跨界 感情變理性難拿捏

闖蕩音樂圈多年,李欣芸迎來自己最大的一次跨領域,接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執行長的職位,她自嘲以為年紀漸長會變得更保守,沒想到反而更加瘋狂,「這跟我做音樂是完全不同的工作內容,10個月沒有寫歌也沒有練琴,連聽音樂的時間都沒有。」

自由自在的音樂人要成為做事精準的領導者,窩在琴房的獨處時光變成待在辦公室的打卡時間,半夜不睡覺的創作轉換成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這和李欣芸過去的人生大不相同。但改變生活習慣並非最大困難,而是理性、感性的拉鋸,「音樂人的訓練是用多的感情,寫曲、彈琴都要澎湃的感情,但行政職就是不要被情緒左右,而是要理性下決定。」過去縈繞在腦中的是還沒寫下的音符,現在則是行程表、人事、活動安排充滿腦中。

雖然音樂人的感情暫時撇除,但音樂養分可不能忘。對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李欣芸期待能夠和自己一樣多元又跨界,高流其中「珊瑚礁群」、「鯨魚堤岸」、「海豚步道」都規劃作為商業空間,李欣芸期待與音樂相關的產業廠商都能進駐,不只有錄音室、練團室、樂器行、樂譜書店這類大家能想到的音樂空間。「也希望有賣音響、耳機的公司,或是樂器皮套的公司,除了咖啡空間,也讓這裡有個角落不只是給音樂人的,而是讓音樂生根在生活中。」

論資源而言,北部的音樂資源豐厚,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成立就顯得更重要,李欣芸認為,高流不應該只是個音樂表演場館,而是個音樂產業基地,進而連結中台灣以南的年輕音樂人。「讓這邊成為一個聚落,除了看演唱會,還可以認識更多音樂人一起討論,尤其流行音樂是需要碰撞的,讓更多人進來到這邊交流認識。」 

夜晚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繽紛的燈光色彩象徵音樂聚落的多元。(圖片提供: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高雄就是高雄 高流系音樂KAO-pop才是王道

但擁有聚落還不夠,李欣芸更期待「高雄不是另一個台北」。1990年代初期,日本澀谷宇田川町界隈有著大小各式的唱片行,隨著音樂人聚集,他們將音樂知識、生活態度、日常風格都放進音樂中,成為獨樹一格的「澀谷系音樂」。

李欣芸對高雄也有著同樣的期待,先是舉辦「超營養學分」系列講座,有馬世芳聊鄉愁土地與歌、陳君豪搭配黃明志談衝破金曲的創作之路、謝銘祐談台語歌,不只有第一線音樂人的分享,也有操刀天團五月天BLUE演唱會的製作人吳育璇、負責李宗盛演唱會「有歌之年」視覺設計統籌陳彥志,連音樂幕後人物的故事也能揭秘,不怕音樂人偷學,只怕學不夠,多條線路搭起都是前往「高流系音樂」的路。

高雄是重工業起家的城市,這座鋼鐵城市有著堅強、敢衝撞的意志,但堅硬的高雄其實有著柔軟的一面,夜晚的愛河、西子灣沙灘上,微風吹動就能感覺高雄的溫柔。

李欣芸看似乖乖牌的外表,其實藏著願意勇敢衝撞的靈魂,雖然在台北長大,或許在高雄出生的她仍繼承了高雄的性格,堅強包覆了柔軟,但柔軟也支撐起這份堅強。

內心藏著叛逆與勇敢,李欣芸與高雄有相同的靈魂。(圖片提供:李欣芸)
主題照:李欣芸挾帶滿滿音樂能量,帶領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起飛。(攝影:吳家昇)
採訪場地提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72.3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