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落日餘暉的北市街頭,停等紅燈之際,那道刺眼的逆光,並沒有讓我閉起眼睛……
一個晴朗炎熱的正午時分,藍天白雲下默默打拚的身影,我按下快門向這另類的雲端工作者致敬……
這群人在雨中運用他們的肢體神情,不時發出慘烈的嘶吼或狂笑,讓人看了不寒而慄,尤其看他們光著腳丫,身上穿著薄薄的衣物完全濕透,照樣在水灘中打滾……
雖然時移事往,人們對高速公路的依賴與需求,讓它逐漸被遺忘,但我喜歡它的靜謐與對話感,不急促,讓我慢慢發現時間的流動與空間的變化。
台灣的偶像斷層或許不能靠一檔選秀節目就完全彌補,但《原子少年》像是星星,給了台灣演藝圈「我們還能有偶像」的一點星火,也希望他們不會像流星乘載夢想一閃而逝。
越南年輕人從妝容、穿著到飲食都受到「韓流」影響,越南本土偶像明星紛紛仿效韓系花美男,例如新歌在YouTube發布45分鐘立刻吸引250萬人次觀看的山松(Son Tung)就是代表之一……
生於日治時期,見證台灣百年歷史的王清霜,跟隨這座島的命運變化,且戰且走,他曾和死神錯身而過的經驗,除了二二八事件,更早還曾被日本徵兵上前線……
安琪說,只要社會中還存在父權體制,性別歧視就更加嚴重。身為女性,無論是私生活還是在公眾前,都得加倍努力小心翼翼
為了躲避戰火,窩在父母背上、感受坑道裡的潮溼與窘迫,是許多馬祖人的記憶,甚至陰影。藝術家曹楷智卻直面坑道,年復一年挖掘、探索,把坑道變成藝術基地,甚至與國際藝術連結,為馬祖迎來新契機……
曾經,這裡連在地人都不敢來,策展人陳泳翰用一段藝術家為無人聚落帶來希望的故事,說服居民讓這裡成為新作品的展出地點,打破迷信與迷思,也讓垃圾點石成金,打造令人驚豔的焦點。
他們從耆老口中聽來許多民間故事,透過雙手將它們具象化為不同的土偶,或是透過文字記載於陶盤上,盛裝這些未來可能再無人知曉的傳說。
導演巴沃邱寧多傑說:「我不會說自己是拍電影的人,在不丹我們會說講一個故事給你聽,而故事可以解開心中的結,電影只是種講故事的方式。」
3級警戒維持好一陣子,大家都盡量非必要才出門,疫情逐漸趨緩,人與寵物都需要出門透透氣,放風一下。
如何兼顧學術貢獻與公眾影響力、如何讓概念分析與說故事相輔相成、如何脫下術語盔甲面對公眾,這些都是深具挑戰但非常重要的任務……
在千禧的第2個10年裡,台灣觀眾接觸到的探戈展演活動日益蓬勃多元。除了有國家戲劇院引進融合探戈與現代舞的演出外,國內不少樂團陸續嘗試跨界將探戈音樂納入節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