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征爾認為,交響樂與歌劇是音樂雙支柱,他也將此視為終身信念,每年音樂塾會實際製作一齣完整歌劇,帶著年輕世代深入古典音樂的精華與堂奧。
五一國際勞動節這天,陽光普照。維歐蓮(Violaine)拿著法國號,和上百名樂手共同站在活動現場,準備為活動帶來音樂與朝氣。也因為有了他們,示威遊行時常就像場嘉年華。
歐美最近吹起一股炫書短影音#BookTok潮流,讓奇幻小說《第四翼》賣破1200萬冊,掀起如《哈利波特》般狂熱,在社群時代,書籍不再只是靜靜擺在書架上,而是成為讀者願意驕傲展示的「心頭好」。
「不貳偶劇」看似一人劇團,卻在郭建甫的靈活調度下,開創與不同劇團合作及跨界的道路,「堅持下去,專一不二」,為布袋戲演出找到不同的可能性。
4萬元換1元,實為不到百年內所發生的真實事件,以現在的價值觀來說,萬元面額鈔票是稀奇,儘管現在不能作為真正的貨幣使用,但對後世而言,仍是一堂付出代價高昂的歷史課。
馬水龍遠行10年了,想起一次跟朋友開車上陽明山,就在停車買饅頭吃貢丸湯之際,馬老師迎面而來,襯衫牛仔褲,溫文儒雅又瀟灑,那樣的偶遇與形象,是我心中永恆的馬老師……
「下面一位!」電視機傳來熟悉胡瓜的聲音,節目《綜藝大集合》22年種下與台灣各地鄉民連結的種子,製作人張智傑說:「被鄉親緊握的暖和雙手,是節目傳遞幸福的能量」,這就是他製作電視節目的使命。
從楊千鶴到楊双子,台灣女性走過百年歲月,過程曲折坎坷,一如台灣自身的命運,透過兩位女性細膩的視角,走出苦大仇深與宿命悲情,讓世人看到台灣命運的無限可能,也啟發著無數台灣主體意識的種子。
走過漫長的學習歲月,牛暄文從被禁止用手語,到精通美國及台灣手語,甚至在電視台以手語播報新聞,他更能同理聾人朋友的需要,一路走來,牛暄文始終沒有忘記他的繪本夢……
一個來自西部的姑娘,與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邂逅,他們不忍部落美麗的語言及故事一點一滴消失,於是拿起畫筆,將歌謠化為繪本,傳唱屬於部落的故事……
母語就是跟爸爸媽媽說的語言,這群有心的家長,藉著為小孩讀繪本的機會,重拾童年時光說台語的感覺,讓台語不再只是課本教材上的標本,而是生活中的語言。
安琪說,只要社會中還存在父權體制,性別歧視就更加嚴重。身為女性,無論是私生活還是在公眾前,都得加倍努力小心翼翼
雖然時移事往,人們對高速公路的依賴與需求,讓它逐漸被遺忘,但我喜歡它的靜謐與對話感,不急促,讓我慢慢發現時間的流動與空間的變化。
白石一文始終堅信,編輯的工作不是伺候作家,而是打造作家。其次,他同理心看待小型出版社的艱難處境,尤其在激烈的競爭中,由於資源的不對等,「微小」不敵「巨大」,終究是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