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日治時期,見證台灣百年歷史的王清霜,跟隨這座島的命運變化,且戰且走,他曾和死神錯身而過的經驗,除了二二八事件,更早還曾被日本徵兵上前線……
安琪說,只要社會中還存在父權體制,性別歧視就更加嚴重。身為女性,無論是私生活還是在公眾前,都得加倍努力小心翼翼
歷經三代用心耕耘,也許有一天,這畝田也會成為像加州葡萄園衍生的酒莊般,成為眾人品菓的美樂地。
這次台灣只能以「中華台北」名義出賽,令人無奈。但現場台灣同胞帶了大大小小的國旗,當司儀介紹到Chinese Taipei時,應援團更高喊Taiwan!
這群人在雨中運用他們的肢體神情,不時發出慘烈的嘶吼或狂笑,讓人看了不寒而慄,尤其看他們光著腳丫,身上穿著薄薄的衣物完全濕透,照樣在水灘中打滾……
雖然時移事往,人們對高速公路的依賴與需求,讓它逐漸被遺忘,但我喜歡它的靜謐與對話感,不急促,讓我慢慢發現時間的流動與空間的變化。
口罩已經成為人生的必須,疫情過了後,相信台灣人也不會拿下來,還是會戴好戴滿……
原來每一桌的酒酣耳熱都有事,有搶食物的小孩,有因三級警戒而喝悶酒的鬱卒人客……或許,每一隻娃娃都是老闆的怨念分靈。
走過漫長的學習歲月,牛暄文從被禁止用手語,到精通美國及台灣手語,甚至在電視台以手語播報新聞,他更能同理聾人朋友的需要,一路走來,牛暄文始終沒有忘記他的繪本夢……
一個來自西部的姑娘,與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邂逅,他們不忍部落美麗的語言及故事一點一滴消失,於是拿起畫筆,將歌謠化為繪本,傳唱屬於部落的故事……
母語就是跟爸爸媽媽說的語言,這群有心的家長,藉著為小孩讀繪本的機會,重拾童年時光說台語的感覺,讓台語不再只是課本教材上的標本,而是生活中的語言。
白石一文始終堅信,編輯的工作不是伺候作家,而是打造作家。其次,他同理心看待小型出版社的艱難處境,尤其在激烈的競爭中,由於資源的不對等,「微小」不敵「巨大」,終究是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