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後生》,是一齣從頭到尾都在問問題的戲,不只對京劇、對傳統藝術的未來提出精準扣問,更直指現代人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的矛盾……
明華園戲劇總團重製經典劇作「界牌關傳說」,由當家小生孫翠鳳領軍,攜手明華園藝術家族新生代演員共同演出;孫翠鳳說她超級開心,「因為全都是青春的肉體與我一起表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場版,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礦工畫家洪瑞麟特展,侯文詠「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聖‧克萊爾能夠在一個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35年,屹立不搖,持續帶給社區與世界新活力,即使不在國際樂壇當紅炸子雞之林,但他不曾消失的熱情,已經在古典音樂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椰棗在埃及,不僅是一種美味營養的水果那麼簡單,椰棗果和椰棗樹不僅深植於埃及的歷史和文化中,其價值和地位也持續以豐富的面貌,深刻反映和體現在埃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這場別開生面的劇場,不管詩人在場或不在場,詩都是要傳唱的,都是要撥弄心弦的,都是要野蠻生長的,然後跳脫文字的牢籠,長出自己的姿態……
立陶宛冬季冗長,過去缺乏冰箱保存,於是人們以鹽醃製食品,再經煙燻脫水,不僅能延長保存至冬季食用,也方便遠途運輸,以出口到歐洲其他地區。久而久之,煙燻不僅是保存手段,更演變為一種飲食傳統。
岑偉宗說,記憶是人類構成的要素,「對我來說,哪裡有更多回憶,哪裡就是家鄉,沒有記憶,生命沒有意義。香港對我來說,就是一座巨大的記憶資料庫。」
香港發生抗爭運動期間,黃國威有過掙扎,藝術工作者還有創作的空間嗎?個人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完全不必顧慮團隊嗎?他最終決定舉家移民,來台繼續探尋藝術之路的各種可能。
這是一家書店,也是一處「飛地」──enclave,地理上屬於一個地方,主權屬於另外一個地方,在許多人的心裡,它又是另一個地方。它是理想國,它是烏托邦。
生於日治時期,見證台灣百年歷史的王清霜,跟隨這座島的命運變化,且戰且走,他曾和死神錯身而過的經驗,除了二二八事件,更早還曾被日本徵兵上前線……
這群人在雨中運用他們的肢體神情,不時發出慘烈的嘶吼或狂笑,讓人看了不寒而慄,尤其看他們光著腳丫,身上穿著薄薄的衣物完全濕透,照樣在水灘中打滾……
這段只有6分鐘長度的AR劇場,製作團隊大有來頭,導演的是知名劇場工作者傅裕惠,金曲得獎音樂家柯智豪負責整體音樂,動作指導則由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曾憲壽擔任。
6月,「三個人」即將推出的《催化效應—融.共感》以音樂與影像、舞蹈共感對話,將長期發展的3條軸線創作理念匯聚呈現,跨域激盪出精采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