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郁婷成功打下台灣拳擊隊史第一面奧運金牌,回台後幾乎天天都有行程,甚至一天都不止一個行程,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群眾熱情擁戴……
要讓拍攝的所有來賓眼神一致的看向鏡頭,我看到主辦方攝影的用心,同時在心中一首歌的旋律響起……
捷克攝影家Josef Koudelka最著名的照片就是本人舉起手錶,向空無一人的大道按下快門,這次來台展出的照片沒有這張,僅以模仿他的手法向大師致敬。
524立院審查國會職權修法,綠營立委在議場內施放藍、白、黑3色氣球並高喊口號,一顆氣球在天花板上飄上飄下,成為焦點……
前輩畫家郭雪湖所畫的《南街殷賑》,不只留住1920年代大稻埕風景與被遺忘的好滋味,還藏有真正的「高度」秘密。
每一天都可以是台灣文化日,台灣文化已經可以走向世界、被世界看見。
元老級綜藝節目《超級夜總會》走出攝影棚,開著一台工程車跑遍全台灣鄉鎮125個地方,靠著澎恰恰、許效舜、苗可麗的妙語如珠,惹笑台下千萬觀眾,持續佈施歡笑、送愛地方……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1997年出版後持續熱銷,也在台灣被改編成同名舞台劇,連演了13年。關於生命教育,我們永遠學不完⋯⋯
捷克以博物館向自己國家最重要的音樂家致敬,透過音樂喚醒民眾對歷史的重視;細數台灣重要的音樂家,他們同樣擁有豐沛的音樂能量及對台灣這片土地濃得化不開的愛,當我們思考重建音樂史的同時,似乎可能想想更具體的作法。
2024年是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誕辰200週年,他在他身處的動盪年代以音樂尋找捷克的國家認同;史麥塔納的堅持,影響了日後的德弗札克與楊納傑克,一起奏響捷克之名。
捷克出了3位聞名世界的音樂家,政府也以3人之名籌設了博物館,同時加入各種策展新創意,讓民眾透過音樂認識歷史,讓歷史不被遺忘。或許可以做為成台灣重建音樂史的借鏡。
歷經10年歷練,獨立書店的經營者或者更能面對現實,在理想不變、或多變的堅持下,各自找到魚與熊掌兼得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