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湖北驚現密集懸棺群 曾被當柴燒

2015/12/15 12:17(12/15 12: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5日電)中國大陸湖北省秭歸縣發現一處唐代懸棺群,木質棺材全部置於人工開鑿的洞穴或山崖的石縫中。驚人的是,懸棺位置在高約100公尺半山腰的峭壁上,但因缺乏保護,部分棺材被居民當柴燒了。

三峽商報14日報導,在秭歸縣磨坪鄉楊林橋村河道西岸有一處密集的懸棺群,在長50公尺、高近100公尺的絕壁上,密密麻麻布滿人工開鑿的方形石孔,裡面的棺木依稀可見。當地老百姓稱為「仙人洞」。

考古專家從棺木的形態和炭化的程度,初步判定為古僰人(僰音同博)墓葬群,時間約在1200多年前左右的唐代,共計131具。

據當地居民表示,以前這懸棺群比現在位置高得多。由於河床淤積抬高,現在搭梯子就可以上去了,所以破壞很嚴重。在1960、1970年代,許多棺木被當作柴火用了,有人曾親眼見過棺木裡的骨頭和碎的陶碗。保護工作已迫在眉睫。

秭歸縣磨坪鄉副鄉長趙成表示,當地政府已將懸棺列為重點保護文物,明確責任人看護,不允許再進一步破壞。同時申報懸棺遺址的修復計畫,清理周邊環境,規劃復建成古僰人村。

根據教育部辭典,僰人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散布於西南地區,主要分布在僰道(今四川宜賓市地區),秦以前曾建立僰侯國。10412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