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予青:全球價值鏈是擊敗川普關稅戰的迴旋鏢

(中央社記者廖文綺上海19日電)中國在這波美中關稅戰中一直採取強硬反擊態度,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邢予青分析,中國製造已經與美國公司緊密鑲嵌,中美透過全球價值鏈形成命運共同體,成為擊敗川普關稅戰的迴旋鏢。
邢予青今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針對「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中美貿易戰」發表演講,以全球價值鏈角度切入,說明中國在應對美中關稅戰時,為何採取強硬態度反擊。
邢予青首先說明川普政府向全球發起關稅戰的原因,並且向台下聽眾提問:「iPhone應不應該算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隨後解答,iPhone在中國的銷售額不會計算在美國的貿易統計中,因為全部都是從富士康出廠。
邢予青隨後又舉輝達(NVIDIA)為例,由於輝達的人工智慧(AI)晶片都由台積電在台灣生產,對美國出口不但沒有貢獻,美國企業需要AI晶片時反而需要從台灣進口,「當英偉達(輝達)的芯片(晶片)賣得越多,美國的貿易赤字越大。」
邢予青表示,如今美國的跨國公司已經變成「無工廠製造商」,他們賺取品牌、技術、設計、軟體、銷售網絡等無形資產,而「中國製造」是他們正常運作的必要工具。中國製造已經嵌入美國企業的全球價值鏈,而這也是中國在關稅議題上對美國強硬的原因,「中美實際上通過全球價值鏈變成了命運共同體」。
他指出,中國一年往美國出口上千億美元,大約有60%是美國公司的產品,「中國的產品是服務於美國公司的」,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是應美國公司要求所生產,產品的所有權及販售權利也是屬於美國公司,因此關稅是由美國公司繳交,這也導致對等關稅公布後,蘋果等美國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跌。
邢予青說,「全球價值鏈是擊敗川普關稅戰的迴旋鏢」,因為企業不可能不賣產品,否則股價將受創。雖然企業可以從越南、印度等國家進口,但那些國家也無法在短期之內達到足夠的產能。
而對於川普推動製造業重回美國,邢予青不抱持樂觀態度,反問「這是美國人想要的工作嗎?」他表示,在2010年就曾主張iPhone應該回到美國生產,時至今日依然沒有實現。
除了美國勞力成本高昂之外,邢予青認為勞動態度也是關鍵。他舉例,富士康工廠可以半夜12時叫工人起來加班,給一杯茶、兩塊餅乾作為補償,「美國人可以嗎?」他建議美國政策決策者應該去參觀中國工廠,看中國勞動強度與工資,美國勞工是否願意接受。
然而,邢予青也指出,在經歷過2018年中美貿易戰與2020年的COVID-19疫情後,「重構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已成為世界共識,價值鏈的韌性和安全性將比效率更重要,未來「去中國化」的趨勢難以阻擋,甚至已經發生。從數據來看,美國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來源地,近幾年已逐漸從中國轉移至越南與印度。
但他也表示,價值鏈的重構大約需要20年,短期無法改變。因此在中美博弈中,「中國的稀土現在很有效」。
邢予青建議中國應對去中國化的方式,第一是企業「出海」,第二是與爭取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在日本、加拿大與墨西哥都因關稅對美國有所不滿之際,聯手形成沒有美國的貿易體系。(編輯:楊昇儒)1140919
- 邢予青:全球價值鏈是擊敗川普關稅戰的迴旋鏢2025/09/19 20:42
- 2025/09/19 19:54
- 2025/09/19 18:3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