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陷內捲/鋼鐵、太陽能生產過剩 中國官方點名

中國以「舉國體制」全力傾注經濟發展項目的投入,十幾年來,在電動車、鋼鐵、太陽能板等項目確實達到預期成就;與此同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舉國體制」之下的全力動員,也造成生產過剩弊病,最終衍生「內捲」效應。
(中央社記者謝怡璇北京17日電)中國鋼鐵業供過於求,雖然出口量不斷提升,但企業所獲利潤微薄;太陽能龍頭企業則面臨虧損、能源棄置率提高等情況。中國官方近期力推「反內捲」,試圖重振產業發展。
中國鋼鐵產量已占全球總產量一半以上。據中國海關總署近日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1至9月,中國累計出口8795.5萬噸,年增9.2%。鋼鐵出口量不斷擴大之際,中國鋼鐵業卻持續處於微利狀態。
中國去年利潤排名前4的上市鋼鐵企業,利潤加總與日本製鐵(Nippon Steel)差不多。據第一財經報導,這4家企業分別為寶鋼股份、中信特鋼、南鋼股份和華菱鋼鐵,2024年的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73.62億元、51.26億、22.61億元、20.32億元,日本製鐵的歸母淨利潤為3502億日元(約人民幣165億元)。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向中央社說明,因為成本如鐵礦石的價格持續在高位,在原料端減少很多利潤,另一方面,價格也上不去。關於中國鋼鐵業薄利的現象維持多久,王國清表示,「不好說,也要看整體的變化,反正現在是有壓力的」。
她提到,鋼鐵業自去年開始出口大規模增長,但這兩年有觀察到貿易摩擦加重的趨勢,後續對中國鋼鐵的出口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另外,中國在太陽能產業也出現「內捲」情況。據澎湃新聞報導,近期中國多家太陽能企業公布2025年上半年財報,5大太陽能龍頭通威股份、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環合計虧損多達人民幣172.64億元(約新台幣739億元)。
除了虧損,生產的綠能也未能完全使用。路透社報導,據中國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先前發布數據,中國2025年上半年太陽能發電棄電率為6.6%,風電棄電率為5.7%,與去年同期相比接近翻倍。
面臨此種情景,中國官方反內捲呼聲日益強烈,除了將整治「內捲式」競爭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也在今年7月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明確要求,依法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
關於官方如何界定內捲式競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向中央社說明,政府只能頒布指導思想,很難完全落地。具體執行時,市場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可以根據經驗法則,計算出合理的成本。通常明顯低於成本的價格會被認為是惡性競爭。
聶輝華表示,評估反內捲政策是否有效的一個指標,為行業內是否有企業頻繁舉報對手進行價格戰,以及國際上是否有反傾銷相關主張。
王國清表示,今年鋼鐵業和其他行業一樣,頒布「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加強行業管理,將繼續實施產能產量精準監控,並推進鋼鐵企業分級分類管理,修訂產能置換、升級規範條件等方面。
針對哪些反內捲措施對鋼鐵業而言最有效,王國清表示,從供應端來看,評估優質企業,讓落後的、不匹配市場的企業退出會好些;從需求端而言,因為從2022年開始就看到房地產需求下滑,這方向是不可持續的,挖掘新興領域的需求,更能從供需兩端發力達到市場平衡。(編輯:朱建陵)11410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