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黑龍江水庫清淤權36億賣出 被質疑金融遊戲全民買單

2025/11/4 19:0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4日電)中國黑龍江省10月23日公開拍賣該省依安縣2座水庫淤泥的20年處置權,被1家國有獨資公司以人民幣8.39億元(約新台幣36.4億元)標下,被譽為「點泥成金」。但有部落客質疑,得標公司10月10日才登記成立,整個過程恐是一場最後由中國全民買單的金融遊戲。

綜合黑龍江衛視等中國官媒報導,10月23日下午,黑龍江自然和生態資源交易中心舉行拍賣,標的是齊齊哈爾市依安縣「上游水庫」和「躍進水庫」內、約1100萬立方公尺淤泥的20年處置權,結果由名為「齊齊哈爾澤源環保產業有限公司」的國有獨資公司,以人民幣8.39億元高價搶標,折合每立方公尺約人民幣76.3元。

據報導,這筆得標價格當時引起中國網路一片驚呼,直指為「天價」,更有官媒指這是「點泥成金」,還說當地位在東北黑土區,淤泥中富含氮、磷、鉀及有機物質等成分,是生產有機肥的上好原料,才吸引了多家企業的目光。

不過,筆名「細雨中的呼喊」的中國部落客1日發表題為「從淤泥拍賣看國有資源盤活的狂歡與隱憂」的文章質疑,黑龍江省10月23日舉辦招標,這家得標的國有獨資公司卻直到10月10日才成立,註冊資本也只有人民幣2.7億元。

作者表示,在地方財政困窘下,「三資三化」(資源資產化、資產證券化、資金槓桿化)成為中國地方政府新的生財管道,其中包括水庫淤泥。黑龍江省將「三資三化」推向了高峰。

綜合作者說法及中國媒體報導,在依安縣2座水庫淤泥招標前,黑龍江省鐵力市東方紅水庫的145.41萬立方公尺淤泥,8月22日被業者以約人民幣6103萬元拿下5年處置權。得標業者便以5年的處置權作抵押,從某國有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獲得人民幣4500萬元綠色貸款。

作者指出,依相同比例,依安縣2座水庫淤泥標價被拉高到人民幣8.39億元,得標者就能從銀行取得至少人民幣6億元的綠色信貸。這樣的操作,當地政府靠水庫淤泥完成活化存量資產任務;國企取得項目與融資,實則讓當地政府拿到錢;銀行完成上級的「綠色金融」業績,是「三方共贏」之局。

這名作者認為,這樣的操作,財政風險都被轉移到未來,且人民幣8.39億元的標價並非市場真實定價,而是人為構造的資產價值。若未來收益無法兌現,銀行壞帳風險上升,一旦融資失敗或項目停滯,地方政府仍需善後,變相增加隱性債務。

況且,水庫清淤被包裝成「高價值資產」出售,本質是將政府治理成本外部化,拋給銀行承擔信用風險,最終由國家背書,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中國納稅人將成為最終承擔者。表面看無人受損,實則全民買單。

作者質疑,既然水庫淤泥如此有價值,民營肥料廠為何不參與競標?因為業者算得很清楚─清淤不賺錢。那為什麼國企敢高價搶標?因為目標並非盈利,而是完成「政治任務+融資目標」。長此以往,市場機制被扭曲後,真正有技術、有效率的企業反被邊緣化。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這名作者說,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模式正被中國各地爭相模仿。像是雲南省普洱市已將黑龍江案例列為「他山之石」,安徽、吉林等省也在推動類似改革,未來各地可能出現更多「水庫淤泥」、「河道砂石」、「城市數據」的天價拍賣;地方財政將越來越依賴這種「資產魔術」而非真實經濟成長。

作者質疑,水庫淤泥拍賣像一場盛大的地方財政「行為藝術」,台上鑼鼓喧天,台下掌聲雷動。但當20年處置權到期,淤泥是否真的變成有機肥?還是只留下一家空殼公司及一筆不良貸款。若處置不當,今天的狂歡終將由未來的中國納稅人、環境與社會成本買單。(編輯:邱國強/陳妍君)11411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