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進口藥逐步退市 國產藥品質欠佳引民怨

2025/11/10 10:0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0日電)隨著進口原研藥逐步退市,中國藥效欠佳的國產藥品,再度引起了公眾憂慮。10月15日,中國藥監局發布通告,將80多種在境內的藥品註冊證書註銷,儘管醫院指出國產藥平價、利於長程治療,但病患恐懼藥效不夠。

「麻藥不睡、血壓不降、瀉藥不瀉」,是今年初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鄭民華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達對國產「仿製藥」藥效疑慮最一語中的的形容,也成為當今中國民眾討論藥品時朗朗上口的一句話。

在中國,「原研藥」一般指過了專利期的、由原生產商生產的藥品,多屬進口藥品。「仿製藥」指的是過了專利保護期,其他企業均可仿製的藥品,通常仿製藥價格便宜,但藥效被廣泛質疑。而中國在2018年創建的集採制度,當中的藥品絕大多數是中國國產仿製藥。

BBC中文報導,10月15日,中國藥監局的通告,令許多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中國民眾感到擔憂,因為這份公告傳遞一個訊號,進口藥此後將更難購得。在中國西安生活的趙煒奇表示,從2018年集採制度創立以來,他就重複經歷「加價也買不到不在集採名單裡的藥物」的情況。2023年起,這個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因為他的日常用藥「百憂解」無法從醫院直接取得了。

然而,由他訴說,儘管嘗試換藥,「但我們這種精神類疾病,一旦涉及換藥、換配比,我們的反應就會很大,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每天都在告訴朋友我想死,我知道這是藥物不起效果、或者藥物導致的情緒波動,但沒辦法,這樣的事情構成了我新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就是影響到了我,而且是突然發生的,我甚至措手不及」。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此次大規模清理亦因此被稱為「多款進口藥退出中國」。民眾對於原研藥、尤其是進口藥有很大的依賴心理,信賴來自更穩固的海外制藥標準,而民眾不信任國產藥物。

報導指出,河南一家地方醫院醫生匿名表示,「最近藥物變化比較大,對我們專業醫護來說,其實就是系統裡有什麼開什麼,對我日常工作需求來說沒有差別」。

在中國網路上,很多網民開始尋找海外購藥管道,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是他們的首選,因為距離相對近,往返路費便宜,當地藥物價格合適,算下來甚至可能比在國內購買原研藥更便宜。

中國民眾對於仿製藥不夠有效表達擔心,而還有一種「國產原研藥」,但這種新藥還未發展完成,市場青黃不接。

25歲的梁利在上海一家醫療器械企業工作,他也是一名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的患者。

他說,病友之間早有訊息傳出:技術難題或者專利保護會導致補充藥品、替代藥品的效果不一定夠格。此外,換到國產藥物之後,副作用比較強。精神類藥物更強調個人體質,藥物種類、配比都會極大影響病患本身的狀態,換藥期對於每一個病人來說都非常難熬。

梁利說,起碼就器械行業來說,國產的器械很難比進口的好。國外的大企業研發有更完善的團隊,經驗的知識累積需要時間。國內因為很多都是仿製所以減少了研發時間,有一些設計並不很了解醫學原理。

報導指出,多位藥企研發人員亦肯定此顧慮,由於專利保護制度的存在,以及藥物反饋制度的缺位,仿製藥的效果相較原研藥更不穩定,即便藥物分子是一樣的。

梁利還擔心研發體系本身的問題,在他看來,中國對於實驗驗證數據的要求遠不如海外嚴格。根據他的專業知識,他解釋,醫械行業本就容易存在驗證不充分的問題,「我不相信醫藥會是非常好的例外」。

梁利說,在美國、歐盟等地區,對於藥物產品的不良事件統計、召回都在官網有數據庫可供查詢,細微到如一位老太太覺得體溫計上有污垢都可以投訴記載。但是在中國,藥監官網「只有黨政紅色訊息」。

不過也有一些專家持不同看法。報導指出,對於上海仁濟醫院的主任醫師來說,王醫生覺得原研藥留出來的位置自然會有其它國產同類藥物進行補充,但對於高端醫療來說會造成影響。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河南地方醫院醫生表示,要從長程治療角度來看藥物是否有效。他說,「如果病患買不起,這個藥物就沒有用」。起碼在治療經驗裡看,還沒有什麼特別不能替代的藥物,只有效果更好,和效果一般的產品。

在中國國產創新藥廠從事研發的楊女士表示,這場進口原研藥退市潮也使得中國國產創新藥物迎來更多機會,海外藥商使用多中心數據機構的樣本,其中來自東亞的數據相對更少。相較之下,國產藥有充足的國人體質數據,由此會讓生產的藥物靶向性更強,更精准適配國人體質。(編輯:呂佳蓉/朱建陵)11411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