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強「筆杆子與槍杆子」策略 對台施壓升級
(中央社台北21日電)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正對台加強「筆杆子加槍杆子」策略,「筆杆子」包括播出「沉默的榮耀」,對內塑造統一的輿論氛圍;對外則以「槍桿子」對台灣的支持者進行施壓,尤其是日本,意在削弱台灣的國際支持。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日報導,中國正加強用「筆杆子」與「槍杆子」策略對台進行施壓。「筆杆子」如中國官媒央視在黃金時段播出「沉默的榮耀」,該劇敘述中共特工在台活動以及犧牲的故事,這種對內宣傳,加劇兩岸統一的輿論氛圍。
此外,知情人士稱,國營劇團目前只獲准上演以戰爭為題材的戲劇,其他類型的作品都被否決,顯示高層已下令要求將文化創作方向轉向民族鬥爭主題。
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廢除任期制前,也曾利用歷史劇「大秦帝國之崛起」進行造勢。當前對「沉默的榮耀」這類題材的強調,正是以類似方式塑造公共輿論。
此外,中國也透過「槍杆子」手段與之呼應。中國正著力於向台灣的支持者施壓,尤其是日本。
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說,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威脅要「斬首」,該貼文後來被刪除,但接近北京決策層的人士稱,這是經過高層批准的有意為之的行為,旨在試探日本的態度。
後續中國軍事行動升級,包括4艘中國海警船駛入釣魚台周邊海域,以及一架疑似中國無人機在日本與那國島和台灣間飛行。
據接近中國決策層的人士稱,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是北京「筆杆子加槍杆子」策略的典型案例,一方面利用其對媒體和文化的鐵腕控制來塑造國內輿論,另一方面抨擊台灣的支持者,以孤立台灣。
報導引述前國民黨立委、現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表示,「這是新常態」,這些行動使中國民眾預作準備,對外展示決心,在軍事行動前先行塑造心理戰場。
接近北京決策層的人士指出,中國的策略為不費一槍一彈迫使台灣屈服。該人士將此描述為A計劃。其目標是讓台灣在經濟、外交和心理層面的處境都變得難以承受,使與中國領導層談判成為唯一可行的選項。
這一策略背後潛藏著B計劃,即軍事占領。許毓仁和其他分析人士表示,區分兩者至關重要。北京正系統性地營造一種環境,讓經濟脅迫或政治干預等「灰色地帶」行動成為常態,從而降低爆發直接衝突的門檻。
分析人士稱,中國的「筆杆子」與「槍杆子」策略是為了協調其內外目標,一邊動員國內民眾為可能的衝突做準備,一邊試圖切斷台灣的國際支持,旨在製造足夠大的壓力,迫使台灣接受政治解決方案。
報導說,對於美國及其地區盟友而言,關鍵的不確定性在於,這場行動是否已反映北京現階段計畫的全部,還是意味著更激進的階段即將展開。(編輯:廖文綺/陳鎧妤)11411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