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加強體育合作 外界猜可能劍指2036年奧運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4日電)在舉辦中國全運會期間,香港、廣東和澳門簽署高層次的體育協議,同意今後加強體育交流與合作,外界猜測,這項合作最終目的可能是劍指2036年奧運。
粵港澳大灣區早前首次攜手舉辦中國全運會,不單止獲得北京方面高度評價,香港的體育設施包括新落成的啟德運動場館也通過考驗,被認為有條件舉辦更多國際級比賽。
港府今天公布,在全運會舉行期間,香港與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廣東、澳門在深圳簽訂了「關於加強體育合作、促進融合發展的協議」,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和澳門行政長官岑浩輝親自前往簽署。
據公布,這份四方協議旨在鞏固及深化粵港澳聯合舉辦15屆全運會的成果,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體育交流和融合發展,以發揮體育的獨特作用和彰顯「一國兩制」的優勢。
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強大陸與港澳的體育交流合作;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體育融合發展,實現資源分享;加強群眾體育交流,在國際群眾體育協會和亞洲群眾體育協會等國際組織中加強溝通協調等;加強大陸和港澳在體育制度建設、體育糾紛解決、涉外體育法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等。
據公布,李家超以「戰略框架」來形容這份協議,並聲稱要促進大灣區體育融合發展,在體育資源整合、賽事聯合舉辦、產業融合、人才培育等方面進一步深度合作。
這份協議被視為一份層次較高的體育合作協議,且是粵港澳大灣區簽署的首份類似協議,也立即被聯想到三地今後謀求舉辦奧運的可能性。
香港輿論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全運會舉行期間,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巴赫(Thomas Bach)專程訪港,期間他被媒體詢問2036奧運是否大灣區申辦的契機時,他說可以嘗試,並指大灣區擁有許多世界級運動設施,具備申辦奧運所需的一切條件。
他說,全運會規模龐大,雖然舉辦地點較分散,但憑着舉辦這種規模龐大的全國性賽事及更多國際賽事,香港和大灣區完全有可能成為未來奧運的重要申辦地點。
在巴赫發表以上談話後,香港各界立即掀起對大灣區聯合舉辦奧運的憧憬。
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早前公開回應巴赫的評論時曾說,綜合粵港澳首次合辦全運會經驗,香港有能力舉辦更多國際賽事,並且應該要「心頭高」;外界對此解讀,其言下之意,不排除爭取參與承辦包括2036年奧運。(編輯:陳鎧妤)11411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