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用鳳梨苦瓜雞寫陳澄波 潘家欣傳達藝術家土地認同

2019/6/25 12:02(6/25 14: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25日電)身為第一線的美術教育者潘家欣,集結網路專欄成為「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她巧妙連結在地菜餚與1895到1945年間台灣藝術家的生命故事,傳達本土藝術家對這塊土地的認同。

潘家欣的「藝術家的一日廚房」,書名副標「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以特有的家政角度向讀者揭示1895到1945年間的台灣藝術家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書中爬梳日治時期至台灣光復後藝壇菁英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還原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樣貌。

潘家欣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這段時期正值藝術家出生、成長,適逢日本現代化、台灣被殖民的過程,也經歷二次大戰,親見國民政府來台後的戒嚴。台灣美術歷程也從古典跳躍進入現代化,無論是生活模式、語言、國籍、政治意識的轉變,都呈現藝術家自我定位的掙扎。

有別於其他藝術史,潘家欣巧妙結合在地菜餚與藝術家作品生平做連結,被視為台灣出版史上的創舉。潘家欣說,透過台菜作為與藝術家的連結,是想用更親近風土人情的比喻,用每天都會吃下肚的食物,讓人更貼近這些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這本書語法上使用現下年輕人的語言習慣,潘家欣說,為讓學生或是新世代年輕人,能親近這時期的重要藝術家,將生硬、艱澀的專有名詞,化為親近閱讀的口語文字,目的是希望經過傳頌,讓年輕讀者認識這些塑造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故事。

她說,自己身為教學第一線的美術老師,利用台菜與藝術的連結,想到用家政跟藝術史做結合,試圖跨領域的主題教學,盼帶來教學相長。

像是生命甘苦交織、令人回味不絕的悲劇人物陳澄波,潘家欣端上的是「鳳梨苦瓜雞」。靈感來自陳澄波1927年東京美術學校畢業畫作的背景,就像是鳳梨。而食譜中菜餚先後燉煮53分鐘,則是對他53歲生命的暗喻。

她又舉例,最早赴日留學的黃土水,聯想到「螺肉蒜」,是用「進口螺肉罐頭」搭配在地生產的「蒜苗一支」,隱喻黃土水巧妙結合西方寫實技巧與東方文化底蘊的創作精神。

潘家欣也透露,原先網路篇章中以廖繼春晚年創作東港系列作品為想法,而與櫻花蝦炒飯連結。不過,在聯絡畫家親屬時,廖繼春的女兒透露,因為爸爸氣管不好,媽媽都要準備酸菜炒豬肺來幫爸爸補身體,最後將這道料理改為出書篇章的素材。

在裡面最讓她印象深刻的菜餚,是將鹹蛋四寶湯連結出生台南的郭柏川。因為當時台南的文人雅士習慣在酒樓聚會聊天,當時最有名的聚會所就屬寶美樓,聚集許多當地仕紳,身為重要聚會所,酒席菜要有一定水準。而寶美樓鎮店三寶的菜色裡,鹹蛋四寶湯便是其中之一。

回到寫書的初衷,潘家欣認為,這些藝術家透過作品闡釋他們對於土地的關係,傳達出對於自我的認同。在這塊土地上擁有這些藝術瑰寶,讓她想到利用在地菜餚展現的生命與包容,連結藝術家動盪卻豐富的人生。

潘家欣說,她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台灣的美術史都是從西洋美術史教起,再來是中國美術史。過去學美術,對世界藝術史的認知很片面,對鄰近亞洲國家的藝術鑑賞,卻付之闕如。尤其在台灣美術教育中,對於本土藝術家及其風格,需要更多的注目與了解。

潘家欣畢業於師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著有「職校美術」,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編輯:屈享平)10806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