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綠島人權藝術季 23組藝術家作品與白恐記憶對話

2025/5/13 20:19(5/13 21: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由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的「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將於17日起舉行,特邀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武鎮作品「虛擬巨惡」與「判決書」系列作品參展。(人權館提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4年5月13日
由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的「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將於17日起舉行,特邀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武鎮作品「虛擬巨惡」與「判決書」系列作品參展。(人權館提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4年5月13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3日電)以「一四九海浬的時間:對抗遺忘」為主題,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將展出來自台灣、海地、馬來西亞、印尼、克羅埃西亞、越南、香港等地共23組藝術家作品,探討歷史創傷、人權記憶與自由。

總策展人高森信男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1951年5月,第一批政治犯從基隆港出發,橫跨149海里被押送至綠島,島嶼將受難者與外在時間隔絕開,隔絕了思想的傳遞、與家人共享的生活及青春歲月,「地理與時間的隔絕,讓歷史可能被遺忘,但藝術可以成為對抗時間的劍柄,透過述說故事對抗遺忘。」

高森信男表示,他與參展藝術家在策展、創作過程中遇到的艱辛阻礙,相較於前輩在台灣民主路上所遭遇的苦難,只是百萬分之一的辛苦,「也因為這些前輩在應該享受青春的年歲承受恐懼與苦痛,才有現在大家的幸福與安穩,為此我非常感謝。」

這屆藝術季由高森信男與策展人曾哲偉、張文豪共同策劃,作品涵蓋錄像藝術、裝置、聲音創作、繪畫與文獻檔案,形式多元、視角深刻,呈現不同文化脈絡下的創傷敘事與人權關懷。

其中藝術家王德瑜以大型充氣裝置「N22.40」,回應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生前對作品的形容,就像「在綠島海水中被擁抱的自由與愉悅」,回應政治受難者深刻的人性光亮,喚起人們重新理解自由的意義。

來自馬來西亞的藝術團體龐克搖滾社(Pangrok Sulap)帶來木刻版畫作品「獻給自由,希望的心」,描繪綠島受難者的堅毅與夢想,並與綠島國中學生合作共創,深化藝術與在地社群的連結。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政治受難者陳武鎮的「虛擬巨惡」、「判決書」系列作品,回應由權力製造的恐懼與記憶;白恐受難者黃瑞麟後代黃旭宏的雕塑裝置「剎那.永恒」則以雕塑裝置作品及玫瑰花,隱喻受難者前輩從苦難中滋長出的愛與不朽。

除了展覽之外,藝術季也安排多元教育推廣活動,包含策展人導覽、藝術家創作工作坊、校園講座等。「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展覽將自5月17日至9月21日舉行,地點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編輯:張雅淨)11405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0